现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关高考的话题也成了世人关注的对象。现在的高考都是在指定的学校教室进行,而古代的科举,都是在贡院里举行。

贡院为了给考生打气,往往写一些很提神的对联,如京师贡院就有这样一幅名联:夜半文光射北斗;朝来爽气挹西天。
同时,在科举考试,有关的对联也不少。据悉,某年院试,清代诗人宋湘因故迟到,门吏不准他入内,主考官闻声走出,问其迟到缘由。交谈之中,宋湘应对迅速,语极机智,主考官爱其才,于是出一联命对。联曰:急水推沙粗在后。
此联看似平淡,但“粗在后”却寓意深刻,却有暗寓戏谑之意——没啥本事、大老粗的人才迟到,才在最后面。
宋湘听出联中的言外之意,迅速应对道:风车放毂秕先行。此联的“秕”是“不饱满的谷子”,嘏“秕先行”喻指先进考场者好出风头、没啥本事。意思是说,他这个在后者才是有真才实学的“饱谷”。
见宋湘的应对如此精当,主考官于是含笑放其入试场。
下面,来看看发生在乾隆时期有关科考的几件奇闻趣事。
一次,大将兆惠西征新疆,结果凯旋而归,乾隆结此很是高兴,于是给予兆惠进行嘉奖,并授予他一等公及户部尚书。同时,这一年的科举,乾隆还特意任命兆惠做主考官。
当然,问题来了,作为主考官的兆惠因为是个武将,非但胸中的墨水有限,而且大字不识几个,叫他主持科考,怎么阅卷评分?
当然,乾隆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为了让兆惠当好主考官,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为兆惠安排了九个学富五车的官员,让这九人做真正的阅卷官。考生的卷子收上来之后,先给这九个人看过,并在卷子上都夹上一张字条,字条上画上圈圈,圆圈越多,表示这张卷子的成绩越高。
最后,这些圈圈点点的试卷才归到兆惠那里“审定”。而兆惠拿到了试卷,根本不用看字,只要看哪个卷子上的圈圈最多就是状元的最佳候选人。
让武官参与文官的事务,可以看出乾隆果然是一位雄才大略、不拘一束的明君。
无独有偶,还有一年,清朝举行科举考试,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一轮殿试,结果这一届的考生实力出众,到最后时,考官竟然无法定夺真正的状元,于是把这事向乾隆皇帝进行了报告。乾隆听了,他非但没有指责考官的无能,反而来了兴趣,决定亲自去考考这几个才子。他的考题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长遍大论,只需对上一个好对联即可。乾隆帝出的上联是5个字:烟锁池塘柳。这个上联看似简单,但5个字却暗藏玄机,分别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
乾隆帝给了他们一炷香的时间对下联,结果几个考生都在冥思苦想之际,一位考生却突然站身来便往外走去去。众人都很奇怪,乾隆眉头一雏,问他为什么离场。这位考生说自己才疏识浅,实在答不出下联来,与其浪费时间,在这里丢人现眼,倒不如早点离开。
乾隆一听却喜笑颜开起来,笑道:状元就是你了。就在众人面面相觑时,乾隆接着说道:“这一联其实不存在下联,他能在短时间里深悟到上联的精深,勇敢果断地选择放弃,真的是识时务之人啊。这也是为官所需要的素质。”
众人一听,顿时鼓起掌来。
乾隆皇帝不但善于治理朝政,执政期间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而且个人才华也很出众,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其一生作诗上万首,创史上君主之最。同时,他的书法造诣也很深。据悉,他的书法被世人争先收藏,很多流传至今。
刚看了一个关于乾隆奇葩方式选状元的趣事,下面来看另一个故事,状元求赐字的故事。
据悉,乾隆每到一处游玩的时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时随地要干一件事,2个字:题字。
一次,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了苏州的狮子林,这里的风景怡人,心旷神怡的乾隆帝又来了兴致,命身边的小太监伺候笔墨,他拿起大笔一甩写了3个龙飞凤兵力的大字:真有趣。
做为一个园林的亭子,乾隆题的3个字非免有点俗气,众人一看都不禁在私下偷偷嘲笑起来,但因为是天子写出来的,大臣们都不敢说出来,毕竟谁都不敢拿脑袋和仕途开玩笑。
正巧,当年的新科状元黄喜也有幸陪同,他初入仕途,又为人正直,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挺身而出,决定为皇帝挽回面子。但他也是聪明人,他没有直接去劝说,而是头脑一转,上前这样说:“听闻皇上一字千金,而臣从小家境贫寒,后寒窗苦读才有幸考上状元,但现在依然还是一贫如洗,还请皇上把刚才题的三个字的中间的‘有’字赐给臣吧。”
乾隆皇帝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听到新科状元这么说,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把有字去掉,意境高多了,于是马上顺水推舟,把有字赏给了黄喜。
这就是很著名的真趣亭的由来,从乾隆题字后,就修建了很美的楼阁,而真趣这两个字也被做成了匾挂在亭子上,千古流传到现在,成为佳话和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