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导读:“火药”作为改变军事史的重要发明,主宰了近现代以后的战场。但在火药被发明之前,地处欧亚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拥有一种威力与恐怖不亚于火药的武器。许多人认为是这件早已失传的终极武器保护了东罗马帝国生存千年,为君士坦丁堡抵挡了两位数的攻击。这款武器,拜占庭人称之为“海洋之火”、“液体火焰”,但它流传最广的名称,则是阿拉伯人对它的称呼——“希腊火”。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公元678年,君士坦丁堡处在生死存亡关头。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国海军在“哈里发”穆阿维叶的指挥下连续五年攻击君士坦丁堡,这座伟大的帝国首都遭受了严重的海上封锁。焦头烂额之际,皇帝君士坦丁四世征得了一条良策,即“希腊火”的配方和使用方法。

屡次挽救帝国的“镇国神器”

6月25日,阿拉伯舰队向君士坦丁堡发动总攻。东罗马海军出动小船,将所搭载的虹吸管指向敌军战舰,随机喷射出凶猛的火焰。毫无准备的阿拉伯海军舰船纷纷起火。阿拉伯舰队总指挥法达拉斯命令舰队撤离,但已有大约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为了躲避拜占庭海军的反围攻,穆阿维叶命令剩余的阿拉伯船只向南撤退。但拜占庭海军乘胜进攻,在追进敌军后再次动用希腊火,使阿拉伯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拜占庭海军用“希腊火”痛击阿拉伯舰队

阿拉伯帝国在遭到最惨痛的失败后只得要求和谈,同年,双方订立30年和约,“哈里发”穆阿维叶表示降服,向拜占庭帝国称臣进贡。这一标志性的军事胜利在东欧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帝国北方的斯拉夫人各部落首领也前往君士坦丁堡表示臣服。

678年夏季取得的胜利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阿拉伯军事扩张势头正处于强劲时遭到的最严重的挫折和阻遏,阿拉伯人征服欧洲的计划因此破产。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图为“哈里发”穆阿维叶进攻君士坦丁堡

当然,在帝国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希腊火”在此后无数次地在危急时刻拯救了帝国,以其极大的杀伤性和恐怖色彩震慑了来犯敌军。

公元717年夏季,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再次攻打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军队在尝试了陆上进攻未果之后,再次决定采取海上封锁的战术,把君士坦丁堡变为一座死城。9月1日,阿拉伯人的一支舰队企图封锁金角湾,皇帝利奥三世立即命令舰队出战,使用希腊火烧毁了二十艘阿拉伯战舰,并将其余的军舰悉数俘获,一举打破封锁。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

次年春天,利奥三世在得到了准确情报之后,派出舰队,使用希腊火摧毁了阿拉伯舰队。在这次围城战中,阿拉伯帝国军队一共出动了多达2560艘船只,最终却只剩5艘战舰平安回到叙利亚海岸和亚历山大港。

“希腊火”失传

据一些史料记载,“希腊火”是由佳利尼科斯发明的,他是一个在叙利亚行省从事建筑的化学爱好者。叙利亚失陷后,他逃往君士坦丁堡。“希腊火“作为东罗马帝国的“终极护国武器”与军事机密,受到了皇家的空前重视。所有“希腊火都由负责军械和武器生产的官员在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宫内组织秘密研发和生产。其配方与制法甚至不能以书面文字记载。”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关于“希腊火”的有关记载

之于“希腊火”的具体配方已经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最终陷落失传,学界猜测“希腊火”成分可能有大量易燃物,是以石油为主体、混合了易燃树脂和硫磺等物质的黏稠油脂,易燃但爆炸性较差,因此便于携带和运输。其独特之处便是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和燃烧,而且容易附着与物体表面,由此其点然后不易被扑灭。“希腊火”制作技艺与原料的极端保密,以及失传,更是给这款中世纪的“镇国神器”涂抹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

东罗马帝国的“液体火焰”,失传千年的“镇国神器”

十字军东征

希腊火对后世影响

尽管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更加强力的火药取代了失传的“希腊火”成为战争的主角。但在技术匮乏的中世纪,“希腊火”拥有着火药时代难以想象的恐怖威慑力。就像13世纪的法国贵族儒安维尔在他对十字军东征的回忆中记载的那样:“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