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屡屡入侵中国的国家,中国崛起后,王族为中国鞠躬尽瘁

熟悉隋唐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在隋唐时期,北方曾经活跃着一支强悍的民族,它多年与中原为敌,曾多次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它就是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在六世纪中期崛起,北齐、北周对立时期,突厥汗国击败了柔然,随后,它便成为了漠北最强大的民族。

突厥汗国的国姓为阿史那氏,这也在史书上多有提及,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复姓的汗国,却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原王朝。未来当它灭亡的时候,其王族三代为大唐帝国鞠躬尽瘁,俨然成为了大唐帝国的辅助帮手。

一个屡屡入侵中国的国家,中国崛起后,王族为中国鞠躬尽瘁

难以想象,一个曾经世代与中原为敌的汗国,却最终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宗属国,这就足见中原王朝的同化力。

隋朝初期,突厥汗国发生了分裂,以沙钵略可汗为主的东突厥势力趁隋朝初建,屡次派兵南下骚扰边疆,隋文帝为了消除突厥的隐患,便依长孙晟之策北征突厥,经过一连串的打击,突厥汗国最终大败。沙钵略可汗认识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遂主动依投于隋朝。

沙钵略可汗的依存是暂时性的,它只是慑于隋朝的强大,才不得不投效隋朝。未来一旦时机成熟,突厥还是要崛起的。东突厥启民可汗在位时期,隋朝与突厥亲密无间。

由于前番中原与东突厥的大战,最终导致了东突厥势力下滑。也正是由于这样,西突厥才迅速崛起。

一个屡屡入侵中国的国家,中国崛起后,王族为中国鞠躬尽瘁

东西突厥虽然同属一个民族,但是它们都有扩张领土的欲望。于是在开皇中期,西突厥便不断入侵东突厥。隋文帝为了平衡两方势力,遂多次派出使节说服两方。在隋帝国的威胁下,东西突厥终于暂时恢复了安宁。

突厥的臣服是建立在中原王朝强大的基础上,一旦中原帝国发生了内乱,它还是要兴兵南犯的。当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之际,突厥的始毕可汗就趁机率军南下进攻雁门,当时隋炀帝正在北巡,故而不幸被突厥长期围困于雁郡。

在危急时刻,隋炀帝采用了浮木传诏的做法,隋朝的各路援军才纷纷到达。始毕可汗见雁门一时无法攻破,又看到隋朝各路援军已至,只好率领全军撤回突厥。

一个屡屡入侵中国的国家,中国崛起后,王族为中国鞠躬尽瘁

如果雁门之围是突厥汗国与中原王朝正式交战的开端,那么阴山之战则为战争的高潮。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突厥就曾兴兵南犯,当时李渊正值创业阶段,势力还很弱小,出于对晋阳安全的考虑,李渊才不得已向突厥称臣。

唐太宗继位后,唐朝国力增强,太宗皇帝深记便桥之耻,遂与贞观初期发动了对突厥的战争。特别是在阴山之战中,唐军更是大长中原帝国的志气。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唐朝终于征服了漠北。

东突厥灭亡后,突厥王族势力被大幅度的削弱,西突厥趁机崛起。不过,由于西突厥内部不一,于是就出现了以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泥孰为主的两方势力,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泥孰既是兄弟,也是可汗,阿史那泥孰首先受到排挤,只好投降了唐朝,而阿史那步真由于称汗失败,也转投唐朝。

就是从这时开始,东西突厥的王族便纷纷成为了唐帝国的附庸,他们有的人甚至还成为了唐朝军队的主将。

一个屡屡入侵中国的国家,中国崛起后,王族为中国鞠躬尽瘁

公元657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反叛,并不时侵扰西域,唐高宗李治面对这种情况,遂以大将苏定方为帅,率领唐军征讨突厥。经过几个月的征战,阿史那贺鲁终于被平定。

后期,高宗为了更好的控制西突厥,遂重新扶立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泥孰为可汗。

既然突厥的可汗都要唐朝扶持,那么唐军中自然也会有一批突厥将领,曾经突厥的名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就是代表。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原来都是突厥颉利可汗的部将,东突厥灭亡后,他们才转投唐朝。太宗为了更好的控制北方,便以阿史那思摩长期镇守北疆,于是,阿史那思摩便成为了唐帝国管辖下的一员大将。

一个屡屡入侵中国的国家,中国崛起后,王族为中国鞠躬尽瘁

高宗和则天皇帝在位时期,突厥王族继续为大唐效力,阿史那泥孰之子阿史那元庆就曾经担任唐朝的昆陵都督。

唐玄宗中期,阿史那元庆的儿子阿史那献就随张孝嵩西征大宛,由此可见,自唐太宗后,突厥王族三代就已经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属民,他们为唐帝国的强盛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资料:《隋书·炀帝纪下》、《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