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据美国“The Drive”网站“战争地带”专栏12月16日刊文报道称,美空军利用一架C-130运输机,使用“迅龙”托盘式巡航导弹成功击中预定目标。此举标志着美军“迅龙”计划从理论阶段跃升至实战部署层面的技术可行性。而像此类技术测试,美空军本年度已进行2次,按照美空军说法而言,开发“迅龙”巡航导弹计划旨在应对中俄两国威胁。而有趣的是,该项目之所以被称之为“迅龙”,则源自于中国古代武器弩床。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迅龙”(又称“快速龙”)空射托盘式弹药项目,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与战略发展规划与实验办公室所主导,于2019年底首次提出该计划。项目承包商分为军方与私人两类,军方由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空军防区外弹药应用中心、美海军水面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构成;私人则由洛.马公司、Systima技术公司、赛峰电子与国防公司、美国降落伞公司于R4集成公司所组成。

托盘,即一种用来集结、堆存货物以便于装卸与搬运的水平板。其最低高度能够适应托盘装运车、叉车及其他适用的装卸设备的搬运需求。在军事用途中,通常用以装载各类军用物资、比如医疗物资、武器弹药、电子设备等。具备堆垛稳固、储运安全;机械作业、装卸高效;集装包装、起运快捷等优点。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美军“迅龙”计划即在此基础上拓展其用途,将各类空面弹药捆绑在智能托盘上,以此通过空投方式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导弹或者炸弹,其本质很类似于弹药撒布器。这种弹药托盘和传统的空运托盘一样采取滚装方式上机、装载至军用运输机货舱中、而后采用传统空投方式从尾部跳板式舱门中投射出去。弹药托盘在自由落体期间,利用降落伞稳定姿态、而后搭载武器点火启动,相继脱离托盘。地面控制人员则利用卫星通信数据链,通过弹载数据链导入目标信息、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数据修正、从而实现远距离精确打击。该弹药托盘在搭载导弹及炸弹时,属于一次性产品、无需回收;但在美军未来计划中,该托盘还将搭载小型无人机、并具备完成任务后回收利用的能力。此外,该弹药托盘适用于各型运输机,如C-130、C-17、C-5等。

从洛.马公司对外展出的托盘模型,及美空军在历次测试中所投入的实际托盘来看。该托盘呈三层结构,每层可搭载2~3枚导弹、叠加最多可携带6~9枚导弹。以C-130运输机而言,一次性最多可装载2~3个(携带4枚时)弹药托盘、C-17运输机则可装载8个。以C-17运输机为例,一次可携带多达32枚JASSM-ER导弹,而B-IB轰炸机只能携带24枚、B-52则锐减至20枚左右。因此,美军通过“迅龙”这一计划,就可以把运输机提升至火力理论与B-1B轰炸机相当的层面。此外则是从效费比而言,从运输机而言,改造难度不高且成本较低,因此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2019年底~2020年度,美军“迅龙”计划测试全都集中在理论阶段,直到2021年伊始,“迅龙”计划正式从理论阶段向实战化方向发展。2021年7月,美空军投入一架C-17与一架C-130运输机,装载“迅龙”弹药托盘,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场进行首次系统级飞行测试,评估军用运输机集体投放效能,此外还验证了超视距指挥和控制节点的能力。据悉,美空军在此次测试中采用射程达926公里的AGM-158B“贾姆斯”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

在12月16日的测试中,美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使用一架MC-130J运输机,发射一具携带3枚导弹的“迅龙”弹药托盘、成功命中位于墨西哥湾的预定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美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在新闻稿中未提及是何种目标;但洛.马公司却发表声明称,该目标系一艘舰船,言外之意即表明,美军在此次测试中投入了射程达560公里的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由此可知,“迅龙”弹药托盘计划,已经实现搭载多型针对海陆目标导弹的能力。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从美空军自身作战需求而言,通过“迅龙”弹药托盘计划将运输机在战时打造成一款轰炸机或者武库机,诚然是扩大火力打击范围及密度的好办法。但在反对者眼中,认为这种计划即使拓展了运输机的多用途能力,使得打击手段更加多样化,但一定程度上却削减了美军自身总体运输能力;此外则是AGM-158系列导弹尽管性能先进,但价格高昂这一点,却使得其在大规模消耗作战中效费比极低。

就其作战目的而言,“迅龙”弹药托盘计划仍对中俄两国具有一定威胁性。一是采用非传统作战平台,用来投掷大规模对峙/进攻性武器、在未来冲突中可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二是搭载武器种类非普通航空炸弹,而是联合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相比前者,后者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毁伤效果更强、更能一改自卫能力不强的运输机,使用此前对地轰炸的作战方式。从而使得运输机在距离目标较远的空域内,只需快速投掷,即可折返撤出,其生存几率得到一定保障。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针对美军“迅龙”计划,坊间有传闻称,可利用空优战机、预警机、及地面防空/反导系统协同配合予以拦截。从作战效能上,这种传统作战方式费时费力,总体效果毫不占优。首先是预警机须全天候持续性担负升空预警任务,空优战机则须随时待命,且需考虑到任何方向,而非传统来袭方向。在此战备情况下,空中拦截效率仍不容乐观、且不考虑美军所搭载的JASSM隐身性能;单就采取各种干扰手段,如利用无人机实施电子干扰、弹药托盘装载诱饵弹等等,会大幅度影响空中拦截的总体效果。

空中拦截效果尚且如此,利用地面防空/反导系统也就可想而知,此外,针对各类高价值/时敏目标,还需投入一定规模的防空/反导系统,而非几套那么简单。真正的解决举措在于,除投入固定翼预警机外,还需利用中低空长航时无人机,持续性承担空中预警任务,以此打造成一个滞空时间较长、兼顾多个方向的空中预警网络体系。但这仅仅只是防御手段。

以中国床弩命名,美军试射“迅龙”巡航导弹,让运输机秒变轰炸机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我国唯有发展出同类武器系统,才能保障在冲突爆发,遭受袭击后通过报复行动,弥补劣势,重新建立起优势。而诸如美制C-130与C-17的中大型运输机搭配,我国可利用运-9与运-20的机型搭配予以应对,从技术层面而言,发展此类打击手段难度并非触不可及,真正问题在于现有运-9及运-20产量能否满足这一作战需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