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6日夜,南京国民党空军俱乐部礼堂热闹非凡,蒋介石正在这里举办一场颁奖晚会,给在淮海战役中立功的空军人员颁奖。
其实,这一次颁奖晚会,蒋介石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当时淮海战役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解放军倾斜,为了鼓舞国民党军的士气,扭转战场上的颓势,蒋介石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
可是蒋介石根本没想到,此时他已经大难临头!

在南京城郊的机场上,停放着蒋介石刚刚调来的100多架轰炸机和战斗机。
此时,所有的飞行员都去了空军礼堂参加颁奖晚会,而且颁奖晚会结束后,蒋介石还要求大家一起观看电影《国魂》。不过,就在大家兴致勃勃地去礼堂的时候,俞渤和其他四名同志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里,因为就在前几天,他们已经悄悄地加入了人民的行列,准备起义投诚了。
就在这一天晚上,他们原本计划驾驶着战机轰炸总统府,可是他们刚刚得知,蒋介石要在空军大礼堂举行颁奖晚会,于是,他们的任务就变成了轰炸大礼堂。
这五个人借口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都没有去,又骗过了机场地勤和警卫后,他们驾驶着一架挂满炸弹的B-24轰炸机升空,很快就来到了空军大礼堂的上空。
但遗憾的是,他们不知道,我党地下人员早已通过机场内线,在这架飞机的挂弹上做了手脚,因此,在准备投弹的时候出现了故障。
经过调整后,终于将炸弹投了下去,但是也没能准确地炸到空军大礼堂,在附近不远处爆炸了,蒋介石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惊慌失措的蒋介石在众人的护送下快速离开了大礼堂,回去后,蒋介石仍然非常愤怒,直接撤了南京机场司令的职,还一连处分了二十几个上校以上军官。
那么,这次差点创造历史的轰炸到底是谁策划的呢?这五位起义投诚的人员又是谁策反的呢?
这个人,就是我党隐蔽斗争战线上的巾帼英雄,也是蒋介石发疯要找到的人,名叫陈修良。
当时,陈修良正担任我党南京地下组织的最高负责人,这一天,她经过缜密侦察,获知蒋介石为了扭转淮海战役的颓势,几乎将全国五分之四的飞机都调来了南京,准备殊死一搏,陈修良迅速将这个情报传递了出去。
同时,陈修良心中也在酝酿着一件大事:如果能策反几个飞行员,让他们驾机投诚,这对蒋介石的打击效应不比歼灭他几个师差。于是,陈修良就把目光瞄准了国民党空军飞行员俞渤,最后成功将他策反,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险些要了蒋介石的命。
如果说,这一次策反差一点要了蒋介石的命的话,那么,陈修良策反南京警卫师的壮举,就是伤了蒋介石的元气了。
这天,一位我党的地下特工专门来找陈修良,向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情报:南京首都警卫师师长王宴清为人正派,对国民党的腐败非常不满,多次向下属和朋友表露出失望的情绪。
陈修良听后,眼前一亮。
不过,到底怎么做王宴清的策反工作呢?这个问题,陈修良根本不愁,因为在她近三年的努力下,南京地下组织的成员已经由原来的200多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而且已经渗透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各行各业,因此,找到一个能接触到王宴清的人还是非常容易的。
很快,一位特工便告诉陈修良,他的舅舅与王宴清是同乡,关系非常好,可以来帮忙。陈修良当即拍板,让这位特工的舅舅过来做先期的工作。为了确保策反成功,这位特工的舅舅每次与王宴清见面前,陈修良都要给他讲具体的办法。
王宴清很清楚,这是共产党在对他策反,可是,他毕竟是首都警卫师的师长,投诚的决心还是很难下的。
最后,陈修良干脆亲自出马,与王宴清面谈,打消了王宴清的全部顾虑,最后首都警卫师97师胜利起义。
首都警卫师起义当天,蒋介石听闻消息后,竟然气出了心绞痛。后来,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在回忆录中说:
“蒋介石手捂胸口,坐在了地上,好长时间才缓过劲来,对我大骂:‘共党的地下人员都在哪,你赶紧给我去找!’”
可是,去哪里找呢?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找到,蒋介石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当解放军攻陷南京总统府后,陈修良去找解放军第35军政委何克希,警卫员不认识她,就把她拦在门外,进去通报。
当何克希一听陈修良的名字,立刻跑了出来,紧紧地握住陈修良的手,兴奋地说:
“陈修良同志,南京解放了,我们胜利了!欢迎你归队!”
后来,陈修良担任过上海组织部副部长、浙江省委宣传部长等职,于1998年病逝,享年91岁。
另外,陈修良的丈夫叫沙文汉,也是我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建国后担任过浙江省省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
(参考资料:《中华魂》《世纪风采》《联合时报》)
#致敬那些视死如归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