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这段土墙,600多年为何无人敢拆?其实原因很简单

中国经历过战火的摧残,同时经历过外国的抢掠,因此我们对于那些流落的文物自然是万般的想念。但是,不只是那些流落外在的文物要想办法找回来,那些如今依然在国内的文物更是要花心思的好好保护。

为此,中国创办了许多的博物馆,里面陈列则无数的文物,以求它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可以搬运的,也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可以让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容纳。例如故宫,像这样的建筑物,你有可能把它放进一个小小的博物馆里吗?更不要说将它迁移了。

中国这段土墙,600多年为何无人敢拆?其实原因很简单

然而,像故宫这样恢弘的建筑物,列为保护文物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在西安却发现了一面土墙,它竟然也是文物?看似平淡无奇的它,600年来,为何竟然无人敢拆?究其原因很简单。

原来,这一堵土墙竟然是明秦王府的遗迹!

据记载,自从明朝统一中国后,朱元璋便于洪武三年封其次子朱樉为秦王,并使其镇守西安,指令西安府长兴侯耿斌文以及指挥使史濮英共同修建西安城墙和秦王府。时历6年,于洪武九年,营建完毕,洪武十一年秦王朱樉正式来西安就藩。自此,秦王府也就成为历代秦王居住、办公之地。

中国这段土墙,600多年为何无人敢拆?其实原因很简单

这个城墙是以公元六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作为基础扩展而形成,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中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一处,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墙。

没想到,这样的一堵土墙竟然有此等来头,也难怪会被列为文物了,又有谁敢去拆了呢。遗迹是呈南北长方形,其南北671米,东西408米,周长2158米,现残余的四墙还残存城墙遗迹。府城的四周原开有四门,分别为,东体仁门、西尊义门、南端礼门、北广智门。

中国这段土墙,600多年为何无人敢拆?其实原因很简单

据记载,明秦王府为大明“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府城。它位于西安明城墙东北区域,它有城墙、城壕,内部布局呈现一种肃穆严整的风格,建筑庄严华美,其园林景致如画,它与西安明城墙城一起形成了“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也由此,开启了唐代之后西安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那么,这样的一座建筑,为何到了600年后的现今,竟然成为一堵破旧的土墙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看。

1645年,清人入陕之后,便拆除了秦王府内所有的建筑以及东、西、南三门,并将秦王府改建为八旗教武场。

秦王府城可以分为两重城墙,分别为外墙和内墙,其外城墙称萧墙,全是由黄土夯筑而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也称砖墙。

中国这段土墙,600多年为何无人敢拆?其实原因很简单

在清顺治初年,也就是清人入陕之时,外萧墙被毁,而内墙则是保留下来。等到了1921年,冯玉祥在西安修建督军府的时候,便拆掉了内墙的包砖用于修建督军府等处,让秦王府的砖墙就此变成了土墙,并就这样一直留存至今,后来便成了西安现存唯一的一段土城墙,也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来头所说的那堵土墙了。等到了2003年时,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也就是那片土墙正式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加上没了包砖的庇护,这片土墙显得尤为的脆弱。之后,由于其墙体坍塌和根部剥蚀凹陷以及砌块脱落、墙体及顶部开裂严重等问题,使得有些城墙的顶部宽度仅仅只有半米,让人痛心,若是不妥善喝点保护的话,那么仅剩的这点明秦王府遗迹便也可能消失殆尽。

中国这段土墙,600多年为何无人敢拆?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此,政府方面便组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修缮,此次修复保护工作,主要是为采取防坍塌加固、裂缝灌浆加固以及墙体防风蚀和防雨水冲刷侵蚀加固等技术措施。其施工范围一共有南北两段计140余米,做法是在其底部砌城墙砖,其高有2.5米至2.8米左右,并且其上部依然保留土墙。

如今,明秦王府已经历经沧桑,华美不再了,不过仅存的这土墙,却也能让后人们从中窥视出,当年的秦王度的风貌。并且,不论如今成了什么样的遗迹,其身为文物的本质是不会更改的,也希望其他的文物能够妥善的处理好,让后人能能够再目睹前朝的风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