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当中。对于“后宫佳丽三千”这个说话,其中包含的水分,足以装满整个太平洋。

泱泱五千年的历史,留存下来描写皇帝后宫佳丽的文章或者书画倒是不少,愚以为这个可信度并不是很大,为什么呢?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高傲的李白曾经也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话说这句诗肯定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至于夸张的程度如何,只有李白自己知道了。还有一些史书记录,试想一下,皇帝后宫三千,如果你是史官,这好看难看不得都说好看?你能说,皇帝后宫一群丑八怪?

皇帝说好看,大臣必须就说好看,毕竟谁也没人敢拿这事开玩笑。大家都说好看,皇帝看得久了自然也感觉好看,其实在一起久了,好看难看不都一样了。

照相机的发明,让真相浮出水面

时间来到了大清朝,在1846年,一个法国人将照相机带入了皇宫,成为了清朝宫廷的新宠。就和一开始看到电灯一样,清朝宫廷的嫔妃太监对于照相机充满了好奇,但又充满了畏惧。

他们认为照相是将自己的灵魂囚禁到纸上,起初纷纷躲避。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随着对于相机的了解逐步加深,慈禧老佛爷率先对于这个新鲜玩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逐渐爱上了拍照。这才让宫廷内的嫔妃宫女走向了大众的视野,一百多年后的我们在看到这些照片时,恍然大悟一般,原来清朝的皇妃就长这样。

并且顺道还发出一个疑问,清朝的妃子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为何照片中的她们都这么丑呢?

这问题小编简单总结了一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当时的审美与现代人的审美存在区别,满清是关外的女真一族,其审美与生活方式必然与中原不一样,并且肯定与我们现代不一样。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皇帝后宫的选拔上,出身要比相貌更重要,一般都选择根正苗红的旗人女子。皇帝在这初期是没有多少说不的权力的,在帝王之家,安稳的坐稳皇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选择的女子不就是重臣的女儿就是外甥女,身份在当时看起来,那可比长相香多了。

毕竟在当时,皇帝还小,小男孩就比较好忽悠了,皇帝自己看着不好看,但是周边人都说好看,你让皇帝怎么想,必然感觉也好看。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拉拢大臣,贵戚,长相什么的先放放;很多时候,皇帝选贵妃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而是有一定的其他的因素在里面的。

皇帝在朝堂上也需要有自己的团体,没有自己的团队,指挥别人哪里指挥的动。“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拉拢这些大臣,自然免不了需要增加一层关系,而婚姻是连接两个陌生人最好的办法。

皇帝只需要将后宫的名额空出来,剩下的就交给“天意”了,翻牌子翻不到,这谁也没办法。

参与照相的都是晚清时期了,晚清的皇帝大都没有什么权力;晚清时期,连皇帝都没有什么尊严,就更别提他们的后妃了。

因此单纯照片上的这些后妃,并不能完全代表皇帝的后宫成色,在我看来,肯定有那么几个长相可人的。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人靠衣裳马靠鞍,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恰恰是由于晚清时期,皇帝的统治力衰弱,导致皇妃可以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少。

加上晚清时期皇帝的身体一直也不太健壮,因此后宫嫔妃们争宠斗艳的情绪就没有那么高涨,进而影响到整体的颜值。

众人都羡慕皇帝拥有生杀大权,能够掌控别人的生死,其实皇帝也蛮不容易的。他们要时刻提防将军士兵搞事情,还有权衡各个利益群体的势力。

为了皇位,各种联姻,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女子,也要纳入后宫,这对于皇帝本人与后宫的女子来说,无疑都是残忍的。

清朝皇妃经过层层选拔,为何流传下来的照片,大都长得比较爱国

后记

后宫嫔妃长相“爱国”,其实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古人与现在人的长相又能差到哪里,如果现在的女子不化妆,不整形,不用美颜相机,那这样的美女又能有多少?

我们其实都被美颜相机给误导了,感觉自己在自拍的视频中,就和天仙一样,又瘦又白腿又长,其实不然,自己欺骗观众久了之后,连自己都给骗了,因此皇帝的嫔妃又丑又俊才会更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