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马M的50载

即将到来的2022年是宝马M成立的50周年。《论语》有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此看来,M已经来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何为“知天命”?对于人来说,到了50岁一定会常常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发现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其实既有偶然又有必然。对于M来说,这50载的历程毫无疑问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从部门的创立,到一台台如今被奉为瑰宝的经典车型诞生,到在DTM等赛事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到全球粉丝文化的建立以及在大银幕中的闪耀登场,M已经大踏步地走在了自己创立之初所追求和规划的高速路之上。这才是它的“天命”,也是全球M车迷们对于这个高性能品牌的共同期许。

宝马M的50载

在本专题中,我们将分三大部分为您呈现M的诞生背景以及在这50载岁月中的精彩瞬间。我们为第一部分取名“华彩”。它是本专题的大纲性内容。通过一些问答的形式呈现,您将会对M的起源和在这漫长岁月中的精彩历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同时也对M未来的发展进行一定的了解。第二部分,我们取名“瑰宝”。这部分将会为大家详细介绍M历史上最经典的10款车型,并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场景延伸。也许您之前仅仅是对它们的名称如雷贯耳,但却很难对号入座,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助您提升自己在众多车迷中的知识内涵地位。最后一部分,我们为其取名“荣耀”。没错,它包含了M在DTM赛事中的辉煌成就,但不仅限于此。荣耀除了来源于赛事,还来源于车迷对其文化的认同,来源于在经典影视中的高调出街,这些都令M在世界上声名远扬,故称为“荣耀”。好了,华彩开始。

■■■01

华彩CADENZA

正如前面所说,在“华彩”篇中,我们不打算用一股脑的长篇大论形式来生硬地讲述M的起源和发展,而是会以5个小问题作为启发,来引出M的一些关键信息。无论作为M的车主还是车迷,我想这些事情是您一定需要去了解的。

///M是什么?

“M”是英文字母中排列在第13位的字母,但是它的名气似乎大于其他任何25个字母——因为宝马。自从它们将性能赋予了这个叫做“M”的字母开始,“M”就代表着宝马最强悍最顶尖的动力科技,也是地表上最具速度感的字母。那么,为什么是“M”?因为M是英文单词“Motorsport”的第一个字母,而Motorsport的中文意思为赛车运动。这下懂了吧?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是哪年于哪里诞生的?诞生原因是什么?旗下有哪些业务?

1972年是宝马M GmbH(GmbH为“有限公司”的意思)的诞生年份,因为性能是宝马创始人Gustav Otto眼中品牌存在的基础,所以在宝马公司中一定要有运动部门的存在。不过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宝马运动分部(Sports Department)的能力已无法满足更多的需求与商机,所以传奇总裁Eberhard von Kuenheim提议创建宝马赛车运动公司(BMW Sports Division),专门负责统筹所有与宝马有关的赛车运动。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运动才是宝马前进的驱动力,即便在商业领域已经发展迅速时也不应该将运动精髓落下,所以宝马应该加强对赛车运动的重视程度。

1972年5月1日,宝马赛车运动部门在慕尼黑的PreuBenstraBe街上成立,并被命名为“BMW Motorsport GmbH”。直到1993年8月1日,公司才正式更名(也可以说是简化)为“BMW M GmbH”,并且将业务内容调整为研发打造基于量产车的高性能车款、开发M款性能提升套件以及提供Driving Experience驾驶培训课程和Individual个性化定制服务。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部门的规模多大?

宝马赛车公司在成立之初虽然只有8名成员,但不久之后团队就剧增为35人的规模。领军人Robert Lutz不但替团队找来了曾经的保时捷车队车手并曾在科隆任福特赛车部门经理的Jochen Neerpasch,以及他的同事、曾任梅赛德斯-奔驰拉力车队车手与工程师的Martin Braugart,还从宝马发动机研发部门调来了天才工程师Paul Rosche,大家一起专心替宝马制造用来参加各种赛事的赛车以及赛车用发动机与改装部件。几个月后,新公司搬入属于自己的办公楼,而赛车维修车间和赛车发动机生产车间及发动机测试车间均紧邻宝马慕尼黑工厂且占地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如今,M部门已经有超过500人的团队负责日常的技术和研发,在我们看来,它早已不是一个公司里的部门这么简单,而是成为了一个传奇。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的三色LOGO由何而来?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

如果问一名车迷心目中最具色彩的徽标是什么?那蓝、紫、红三色顺序排列的宝马M专属LOGO一定能获得超多的选票,不过关于这个徽标的由来却众说纷纭。根据宝马历史学家Marc Thiesbürger对M LOGO 3种颜色组合的解释——最右边的红色据说是代表美国著名石油零售商Texaco,因为早年间它是宝马运动部门在多项赛事中的赞助商。不过目前较为准确的说法则是红色被确立为赛车运动的象征,这也是如今许多超级跑车都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原因。左边的浅蓝色没有什么争议,它是宝马所在的德国巴伐利亚州州旗的颜色。中间的紫色(看上去更像是深蓝色)则是两种颜色的结合。

1972年,宝马的赛事总监Jochen Neerpasch、内饰设计师Wolfgang Seehaus以及外观设计师Manfred Rennen共同参与了宝马赛事部门的颜色设计选择,最终由Seehaus创造出了蓝紫红三色的配色方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三色徽标虽然从1973年开始正式使用,但彼时它们还并未与字母“M”进行搭配,而是单纯用这3种颜色条纹的紧密排列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专为赛道而生的3.0 CSL(E9)是历史上首台可以自豪地穿上M赛事元素战袍的赛车,它雪白的车身背景衬托着蓝、紫、红3条条纹,这也是BMW Motorsport GmbH应用至今的象征性设计语言。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对这款M的鼻祖级赛车也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解读。

自1978年以来使用的向右侧“M”字母倾斜的蓝紫红三色条纹传奇徽标,是由意大利设计工作室ItalDesign的设计师Giorgio Giugiaro构思出来的。按照英文发音去朗读他的名字是不是感觉有些耳熟?没错,就是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因此,这款M LOGO也曾被称为“ Giugiaro M”。从条纹到字母,紧密的排列旨在强调M系列车型的速度、活力与动态性能。那个时代的乔治亚罗一定会令M的车迷们脑海中浮现出一款超经典传奇跑车的倩影——M1。M1也是镶嵌“1978款”M LOGO的第一款车型,自那之后,每一台M部门出品的高性能汽车都会镶嵌上一枚这样的荣耀标签。

宝马M的50载

/// 2022年5月24日将是宝马M GmbH成立50周年纪念日,官方有哪些庆典措施?

为了纪念M部门成立50周年,宝马宣布在M产品上推出凸显经典传承与周年纪念的装饰元素。首先,宝马官方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复古LOGO。这款以“BMW Motorsport”经典LOGO为灵感的纪念版车标将从2022年3月开始为宝马M车型提供。可以看到,这款复古LOGO采用蓝/白/红搭配设计形成外圈,内部则是经典的巴伐利亚蓝白配色的经典宝马LOGO,也就是说,您的全新M座驾从车头车标开始就已经与普通的宝马汽车产生了差异,它象征了M品牌源自赛道的热血激情和与众不同。50年来,M品牌实力及其车标的象征力从未改变,而这个纪念版车标的推出,则进一步展现了M在传承中的进取与创新实力,同时也是向50年前的自己致以崇高的敬意。

其次,宝马M还将为车主们提供50款极具历史意义的车漆颜色,比如达喀尔黄、烈焰橙、代托纳紫、澳门蓝、伊莫拉红、冰冻海湾蓝等,它们代表了50年来M的重要历史时刻。这些颜色的命名灵感还与全球各大赛道的文化紧密相关,充分诠释了M的赛道精神。

最后,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强势新品,比如CLAR平台的全新一代小钢炮M2(G87),它将基于新一代2系Coupe双门轿跑(G42)打造而得。这款短小精悍的驾驶利器届时将有可能搭载与G80 M3相同的S58系列3.0T直列6缸发动机,48V轻混电机也有可能被植入其中。不过,它的功率不会超过M3,大概会以420马力为基值。变速箱方面,有6速手动与8速自动两种选择,双离合继续被舍弃。当然,我们的愿望依然是能够有机会在国内感受M的手动车型。M3没机会了,期待一下2022即将到来的M2吧。除了令人激动的新品外,M还将在世界各地举办品牌庆典活动,与粉丝一同回顾历史并展望未来。

好了,基础知识我想大家都已经了然于胸了,下面是重头戏。在M的历史当中曾诞生了诸多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高性能汽车,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筛选出10款在历史上对M部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或已经成为M“代言人”的高性能汽车来与大家分享,并进行一定的场景延伸。而第三部分中,我们会将M在这漫长历史中所取得过的荣耀、在大银幕中的精彩出镜场景以及广为传播享誉全球的车迷文化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

■■■02

瑰宝TREASURES

相信大家在“华彩”篇中都已经对宝马M的诞生及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不过,M最为绚烂多彩的还是其在这50年历程中所研发出的无数经典车型,这些车型如今也都会令那些经典车收藏家们趋之若鹜。在车迷们的心中,这些车型被称作是M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也实至名归。所以,在“瑰宝”篇中,我们就选出10款历史上最经典,或是对M有重大意义的车型进行呈现。如果在与其他车迷朋友们的聊天中,您能随口说出这些车型的一些信息,相信一定会令别人敬仰不已。

宝马M的50载

/// 宝马3.0 CSL(E9)

年代:1972

在M部门成立的同年年底,它们推出了自己以E9底盘(如今6系的始祖,当时将这款车型称之为蝙蝠车)作为基础打造而来的开山之作——3.0 CSL。3.0 CSL也是M部门基于3.0 CS打造的一款车型,不过L的意思可不是如今我理解的加长轴距,而是代表轻量化的“Light”。

“CSL”也就是Coupe Sport Light的缩写,翻译为轻量化运动轿跑,这预示着3.0 CSL拥有强大的运动性能。而事实上,它就是一台具有赛车资格的公路版赛车。

在刚刚推出之际,它选用了和3.0 CS相同的排量为2986毫升的发动机,但宝马为了让3.0 CSL可以参加门槛为发动机排量3升以上的比赛,硬是把发动机排量增加至3003毫升。同年8月,国际汽联对排量的要求放宽,所以后期的3.0 CSL发动机排量又被扩展到了3.2升。从不断追赶竞赛标准升级的动力系统就不难看出,这台车完全就是为了赛道而生。自此之后,宝马M传奇的赛事之旅便拉开序幕。

宝马M的50载

3.0 CSL一经推出,就拿下了1973年的欧洲房车锦标赛冠军,在随后的1975年至1979年中,更是在该赛事中蝉联了冠军头衔。另外,1973年的纽博格林勒芒大赛和1974年的欧洲杯挑战赛冠军也被3.0 CSL收入囊中。最后,宝马已经不满足于在欧洲赛场的称霸,还把目光投向了市场更广阔的美国。1975年,3.0 CSL在美国IMSA GT大奖赛中夺得了冠军。屡屡夺冠的3.0 CSL不仅让宝马的M部门名声大噪,也确立了今后M高性能车型的赛车造车哲学。用赛车的眼光来看,动力永远不是其唯一的指标,各部分性能之间的平衡也至关重要。今天反观各代M经典车型的造车理念,确是如此。

对宝马来说,3.0 CSL就是它们重整旗鼓的标志性车型;而对M部门来说,它也是M Power的真正的始祖车型。这个经典的系列总共生产了1265台。如果你现在想拥有一台3.0 CSL的话,需要多少钱呢?2020年,海外Bring a Trailer拍卖网站上曾经出现过一台1972年产的169台中的1台3.0 CSL进行拍卖,在经过47次出价竞标后,最终以17.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足见其一流的保值率和收藏价值。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1(E26)

年代:1978-1981

2021年初,已故明星保罗·沃克收藏的一台1980年款宝马M1开启拍卖。这件事又让这款以“M”为车名开头的首款车型重新回到车迷大众们的视野当中。

不要误会,我们这里的M1与2010年左右出现的1M可不是一款车,事实上,1M之所以不叫M1,正是为此。作为真正意义上M系列的第一款车型,M1诞生于1978年。彼时,前面提到的3.0 CSL E9已经步入“晚年”,逐渐无力应对刚刚进入Group 5赛事的保时捷935,所以,宝马内部不得不开始讨论新方案,希望推出一款全新的车型来应对935的挑战,这也是M1问世的原因。

那时,M的创始人兼总裁Jochen Neerpasch是希望制造一款搭载3.0升中置V10发动机的超级跑车,但问题就在于宝马对于中置发动机的车型就像是门外汉,经验不足、人员缺乏、还没有相应的生产线。最终,它们找到了意大利人,毕竟做中置发动机超级跑车这件事儿,兰博基尼当时是最在行的,因为当时它们已经推出了中置发动机的超级跑车Countach。于是,M1的研发和制造就有了下面这样的分工:宝马M负责提供发动机和变速箱,意大利著名造型设计工作室Italdesign负责外观设计,兰博基尼则负责车身结构及底盘。所以你明白为什么这款经典车型有着浓浓的亚平宁风情了吧。

宝马M的50载

ItalDesign工作室可能大家都有点陌生,不过要是提到其创始人之一我想大家就会豁然开朗——乔治·亚罗。M1虽然被宝马车迷们称为E26,但它却是由乔治·亚罗这位汽车设计大师基于1972年展出的宝马Turbo概念车亲笔设计的:楔形的车身加上宝马经典的双肾进气格栅,德式的严谨与意式的浪漫相互交织,使得M1有着独一无二的优雅气质。

但是,就在大家对M1未来的前景充满期许的情况下,兰博基尼公司因财务问题宣告破产,M1的生产计划也不得不被搁置,订单也只能大面积取消,宝马只能带着已经完成的7台原型车与兰博基尼停止了合作。随后几经辗转,通过各地加工最后转运到慕尼黑组装的方式,M1终于问世,这是宝马品牌的首台超级跑车,也是M部门的第一款公路产品。最终,多方联手打造的M1在1978年的巴黎车展上首度亮相,惊艳世人。

在它美妙且坚固的楔形玻璃纤维车身内部,是一台纵向安装的代号M88的3.5升直列6缸发动机,它有着204千瓦/277马力的最大功率。与之匹配的则是一台来自ZF的5速手动变速箱。得益于只有1300公斤的整备质量,量产版的M1 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需5.7秒,极速达到了260公里/小时。而赛车版则更为恐怖,Group4版本的M1发动机功率被压榨出346千瓦/470马力,极速更是超过了300公里/小时,是当时德国公路上速度最快的跑车。同时,由于出自于宝马的调校,M1也拥有出色的操控体验,加之其驾驶起来非常安静,一时风头无两。至于为什么没有坚持使用V10发动机,还是因为成本和精力的原因。事实证明,M88的直6发动机同样可以让M1活得非常精彩。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M1还是没能实现在比赛中战胜保时捷935的初衷,这并非因为其实力不济,而是由于产能限制和生产延期,使得当时许多意向用户取消了订单,无法满足Group 5赛事的参赛要求,所以,M1只生产了453台就宣布停产(其中还有20台为不能上路的赛车)。如果是以投入产出比来看的话,它是一款失败的产品。因为作为宝马第一台中置发动机的跑车,M1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不菲,又因为它没有大规模量产,所以分摊到每台车上的成本很高,以至于当时它的售价可以一口气买下两台法拉利308GTS。但是,对于宝马品牌以及M系列车型而言,M1又是成功的。虽然生不逢时或者说运气不佳导致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但它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也为后续的M系列车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它值得所有宝马和M的粉丝们向其致敬。

如今,现存的宝马M1已经极为稀少且非常昂贵,它也成为了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一款外形独特、在宝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且至今为止唯一一款尾部带有两个宝马车标的量产异国情调汽车。

宝马M的50载

唯二尾部双宝马LOGO的M车型

11月30日,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中,全新XM概念车完成了全球首秀,它尾窗两侧各印有一个激光蚀刻的宝马LOGO,用来致敬已成为经典传奇的M1。它采用V8发动机与高性能电机的组合,有着750马力和1000牛·米的恐怖性能参数,驾驶者可在几乎静音的状态下纵享M高性能车型的激情驾趣。

XM与M1,这两款相差50年的车型,除了尾部双车标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人现在很难拥有。M1不必再提,XM则将于2022年正式量产,让我们期待!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6(E24)

年代:1984-1989

1983年,宝马在法兰克福车展正式发布了豪华高性能GT——M635 CSi,它搭载M1的M88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210千瓦/286马力,最大扭矩333牛·米,与之匹配的是一台5挡手动变速箱。虽然,在这之前M535i已经发布,但它只是搭载了E23 735i上的M3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虽然经过了M部门的调校,但其血统并不纯正。所以,从真正意义上来说,M635CSi才是第一款真正大规模量产的纯正M Power车型,也算是意义重大。

宝马M的50载

时间来到4年后的1987年,彼时M635 CSi正式进军美国市场,不过在当地它一般会被更多地称呼为M6。经过慎重考虑,美版车型的动力系统换装了S38系列直列6缸发动机,功率也随之下降到192千瓦/261马力。不过即便如此,在当年来看其性能也是十分优秀的。最终,M635 CSi/M6从诞生到停产共售出5855台,其中北美销售了1767辆,欧洲及其他市场销售了4088辆。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5(E28)

年代:1985-1988

20世纪80年代,宝马M开始真正发力打造“披着羊皮的狼”,即有着高性能但看上去就是一台普通轿车。它们在E12 5系轿车535i前加上了“M”,它也被视为第一代M5(E28)的前身。直到1984年2月的阿姆斯特丹车展中,宝马才终于在E28 5系轿车中增加了独立的高端性能车型(用工程师的想法来描述,就是“把M1的3.5升直列6缸发动机塞进E28 5系轿车中一定会很爽!”),这款车型被正式定名为M5。它是第一代M5,也是宝马M系列量产四门车型的鼻祖。

宝马M的50载

E28 M5问世之后就被誉为运动型四门轿车之王。工程师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确实有些疯狂,但又令人无比激动。后来随之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段子:当一位保时捷的车主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这台E28 M5时,他不屑一顾地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台宝马四门轿车而已。而当他反应过来后,却早已无法追上前方的那台“披着羊皮的狼”了。正如他所见,M5能够兼顾宽大舒适的内部空间和极为出众的性能,是那个时代名副其实的高性能豪华车。动力方面,第一代M5几乎照搬前面提到的第一代M6(E24)的发动机,正是M1上那台强大的M88,这使其性能达到同期518i的3倍,百公里加速成绩6.2秒。初看M5,你几乎很难发现它与标准版5系轿车的区别。然而,接近245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却会令很多超级跑车的驾驶者都赞叹不已。

宝马M的50载

不过对于北美客户来说,他们希望这样一款四门轿车能够做得再舒适一些。于是,北美版本的M5就和M6一样换装了性能略弱的S38系列发动机,但它的舒适性配置却增加不少。比如真皮包裹的中控台、空调系统、电动升降玻璃、前排座椅加热、行车电脑、定速巡航、中控锁等等,这些我们现在“不屑一顾”的装备在20世界80年代可是“豪配”。不过,由于宣传不到位和生产周期短,第一代M5“不幸”成为了和M1一样产量稀少的纯正M车型,并未实现大规模量产。从1985年量产到1988年停产,它只销售了2191台。现如今这M5的鼻祖存世量极少,我们想要一睹实车真容都是非常困难的。

即便如此,E28 M5的诞生意义也非常重大,它算是开创了世界高性能四门轿车领域的先河。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3(E30)

年代:1986-1991

1986年,由于民用市场中的宝马M车型大获成功,所以精力十足的M部门决心向赛事领域进发,并将目光放在了Group A级别。其实Group A只是个统称,它涵盖了当时几大著名的量产车赛事(如WRC、世界房车锦标赛等)。如果想要参赛,就必须满足赛车与量产车共享核心部件,且年产量要超过4000台这一标准。种种机缘巧合下,最具灵魂的M3(E30)诞生了。这第一代M3也是量产车与赛车同步开发理念下第一款车型。至此,M家族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序列,包含了早先的M1、M6与M5。不过在后人看来,M3才是宝马M的代表作,它体现了“M-car该有的样子”。不过,随后的几代M3越做越大,但在性能和操控方面却更加出色。如果要在目前的M车型中选择一款最接近初代M3设计理念的,毫无疑问是M2。

宝马M的50载

为了能让M3在赛场中披荆斩棘,M部门操碎了心,较小的身形使它并不适合安装M1上那台M88“神机”。后来,它们将体积较小且重量适当的S14系列2.3升4缸发动机作为了M3的动力来源。如果你以为当时的M3与普通E30 3系轿车的区别只是升级了发动机,那就大错特错了。M部门对M3的强化是全方位的。为了获得更好的整体性能,M部门在车身上修改了12处不同的部件来优化空气动力学,还将轮距和轮胎进行了加宽,悬架换装铝合金摆臂的同时还强化了刹车系统,更适合竞技驾驶的5速“狗腿式”变速箱同时也被塞到了初代M3里。什么是“狗腿式”变速箱?与普通的5速变速箱相比,它的1挡位于左侧最下方而不是上方,这样2挡与3挡就连成了一条直线,便于在比赛中完成更迅捷的换挡操作。而由1挡推至2挡的轨迹像极了狗狗后腿的形状,“狗腿式”变速箱由此而来。

宝马M的50载

有了如此强大的性能做铺垫,第一代宝马M3在赛场上自然是如鱼得水。1987年,意大利车手罗伯特·韦华基亚(Roberto Ravaglia)驾驶M3参加世界房车锦标赛,在1628天内就拿下了1436次胜利。随后的5年里,M3在国际房车赛事中所向披靡,赢得两次欧洲房车锦标赛、两次德国房车锦标赛(DTM)等一系列国际赛事的冠军,可谓是“冠军收割机”。

在消费市场端,初出茅庐的这一代宝马M3(E30)表现同样喜人。在量产的6年中,共售出了17970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顺应市场潮流,第一代M3还推出了敞篷版本,其中包括600台搭载扩缸后2.5升发动机,有着接近240马力的M3最强版本Sport Evolution车型以及765台手工制作M3敞篷车型。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8(E31)

年代:1990

当M系列车型在各个价格区间都大获全胜之后,宝马高层终于将目标对准了超级跑车的市场。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宝马就以对抗法拉利为目标启动了一项旗舰超跑的制造计划。为了满足这个目标,它们将一台代号为S70的5.5升V12发动机塞进了旗舰车型8系的前机舱中,它的最大功率达到了令人恐怖的410千瓦/557马力,极速可达350公里/小时。理所当然的,这台搭载了V12发动机的8系也被称之为“M8”。只可惜在M8还未完全研发完毕时,宝马高层却突然以“未来没有市场”为由叫停了整个研发,随后这一项目也遗憾地被打入冷宫无限期搁置下来。但是,好在有一台M8的原型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后人才能有幸目睹这台胎死腹中的超级跑车。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台E31 M8超跑,一台从未量产的宝马V12超跑。

宝马M的50载

不过虽然M8项目被停,但这并不代表宝马研发人员所投入的努力都失去意义。因为不久后,宝马把S70发动机的改进版卖给了迈凯伦,伟大的划时代跑车迈凯伦F1(早期翻译为“麦克拉伦F1”,玩过“极品飞车5”的朋友们可能会很熟悉)用的就是M提供的S70改进版V12发动机。那时谁又能想到,在将近30年之后,M8又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和样貌浴火重生了呢?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3(E36)

年代:1992-1999

在1990年宝马推出第三代3系(E36)的同时,M部门也已开始准备将在两年后投放第二代M3(E36)。虽然代号为E30的第一代M3有着出色的性能,但驾驶它进行日常通勤却是一个煎熬,而这也成为了第二代M3的重要改进之一。只可惜E36 M3的颜值不高,没有前辈车型那么惊艳,所以它并没有像其它年代的M3一样被车迷和玩家铭记于心。然而,在整个M车系的历史上,第二代M3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呢?

宝马M的50载

首先,直列6缸发动机。相信大家都了解“直6”曾是宝马的标志性和传奇性元素。而传奇的开始,正是源自于这第二代M3。在初期的版本中,E36 M3搭载S50B30系列3.0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并配备VANOS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其最大功率179千瓦/243马力。3年后的1995年,M部门对E36 M3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升级,Double-VANOS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首次得以应用,发动机更换为代号S50B32的3.2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其最大功率239.4千瓦/325马力。E36 M3也成为宝马历代自然吸气量产车型中首次升功率突破100马力的车型。

宝马M的50载

其次,SMG(Sequential M Gearbox)序列式变速箱。虽然初期的E36 M3依然配备了5速手动变速箱,不过在1996年其生命的中后期,宝马独创推出了SMG序列式变速箱,它也成为了彼时E36 M3的标配。SMG算是个半自动变速箱,它以传统手动变速箱为基础,用电子液压方式促动离合片并进行换挡。驾驶员则省掉了踩离合器踏板的步骤,只要向前轻推或向后轻拉一下换挡杆,便可非常便捷地在瞬间完成换挡。这极大地方便了驾驶员的操作,但不足之处是顿挫无法避免。如今一些车型上的AMT变速箱其实与SMG的原理是相同的。

最后,就是其惊人的销量。从1992年到1999年,第二代M3(E36)在全球共卖出71242台,比之前全部的M车型加起来都要多。这可能与它多元化的车体形式有关,E36 M3包含了双门硬顶版、双门敞篷版以及四门房车版3种形式,加上“自动”变速箱的配备显著降低了驾驶门槛,取得高销量一点也不奇怪。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5(E39)

年代:1998-2003

在第三代M5(E39)面世前,宝马曾认为自己540i的性能已经到了足以取代M5的水准。但是,随着捷豹XJL及奔驰E55 AMG的紧逼,第三代M5还是于1998年按时前来报到了。其实在第二代M5(E34)中,M的工程师们就已经对V8发动机跃跃欲试,只不过直到第三代诞生他们才得偿所愿,这意味着M5的性能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宝马M的50载

第三代M5搭载了S62系列的4.9升V8自然吸气发动机,它的转速红区起始于7000转/分钟,最大功率294千瓦/400马力,最大扭矩则达到501牛·米,其百公里加速在北美测试时仅需4.9秒。值得一提的是,这台8缸发动机拥有48个气门,也就是说每缸配备了6气门,这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气缸内可以进入更多的空气,为高速时性能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得益于配备了电子节气门,第三代M5增加SPORT运动模式,在此模式下油门的响应会异常灵敏。传动方面,它全部标配手动变速箱,不过挡位数从5个增加到6个,对动力的分配会更加精细。另外,第三代M5配备了后桥限滑差速器,且转向力度变得更加沉重而精准,驾控极限更高,也更显质感。

宝马M的50载

设计方面,第三代M5的造型相比第二代更加圆润流畅,同时,车上还首次出现M标志性的四尾排设计。作为当时的全球最速四门房车,第三代M5在舒适配置和空间方面也毫不吝啬,比如轴距更长,座椅更深、更软且加入了电动调节功能、内饰质感也有所提升。

这一代M5是第一款在宝马常规生产线上制造的M5,它也被车迷和玩家们认为是最平易近人的一代M5。从1998年到2003年,第三代M5一共销售了20482台。

宝马M的50载

/// 宝马Z3 M (E36/E38)

年代:1998-2002

1998年,一款带有“M”字母的小跑车横空出世,它就是宝马基于Z3打造的双门双座小跑车——Z3 M Coupe和Z3 M Roadster,前者为双门硬顶版,后者则为敞篷版,二者在性感的身形下均配备了一颗疯狂的心——与第二代宝马M3(E36)同款代号为S52系列的3.2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最大功率236千瓦/321马力。Z3 M在欧洲各国的能见度都非常高,尤其是Roadster敞篷版。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一款身形紧凑的小跑车将超过300马力的性能输送至后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只属于宝马M的驾控乐趣。

宝马M的50载
宝马M的50载

当时间来到2001年,Z3 M系列迎来最后一次改款,欧规和美规车型均升级为源自第三代M3(E46)的S54系列发动机,只不过欧规的输出略高于美规。使用S54系列发动机的Z3 M一共生产了1112台。而从1998年诞生一直到2002年停产,Z3 M Coupe共卖出15375台,Z3 M Roadster则共卖出了6318台。如今,想要再次找到驾驶Z3 M的感觉已经很难了,Z4 M40i M运动性能版应该是最接近其前辈性格的选择。

宝马M的50载

/// 宝马M3(E46)

年代:2000-2006

2000年,宝马推出了第三代M3(E46)。它出色的性能表现和经典耐看的外观成为了宝马车迷的最爱。回望历代M3,E46这代已经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传颂。诞生于世纪之初的第三代M3是最后一款使用直列6缸发动机的M3。它搭载3.2升S54B32发动机,拥有252千瓦/340马力的最大功率和365牛·米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仅需5.1秒,且手动版本和SMG序列式半自动版本的加速成绩保持一致(欧版车型)。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台3.2升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在7900转/分钟才会出现,其红线转速更是达到8000转/分钟,活塞超高速的运动速度可与F1方程式赛车发动机媲美,属于非常热血的高转速发动机。其实,这也是E46这一代M3受到疯狂追捧的原因之一,它将很多人变成了真正的狂热的宝马粉丝。因为彼时,其他许多厂家已经开始靠研发涡轮来提升动力,而宝马则依然坚持用高转速来压榨动力,相比有着无法避免迟滞现象的涡轮机,自然吸气发动机能够提供一个顺畅且纯粹的驾驶感受。

宝马M的50载

2001年,宝马打算推出M3 GTR来对抗保时捷996 GT3。但是,由于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自身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加大排量或使用涡轮增压。不过直到此时,宝马考虑的依然是驾驶感受的纯粹性,所以,M部门选择了前者。于是,它们将一台4.0升V8发动机塞进了M3 GTR的机舱中,它的最大功率达到了368千瓦/500马力。其中,M3 GTR的街道版生产了10台,其发动机功率为了适应日常驾驶适当地进行了调低,最大功率为261千瓦/355马力。可以说,这台车为下一代M3搭载V8发动机埋下了伏笔。2002年,M3 GTR参加美国勒芒系列赛,夺得了GT级别冠军,为M GmbH的30周年纪念献上了一份大礼。

2004年,宝马还推出了轻量化版本的第三代M3,取名为M3 CSL(Coupé Sport Lightweight),限量1400台。这款车的动力只提升了17马力,但轻量化的理念却处处可见。比如它取消了车内隔音棉,音响和空调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配。M3 CSL的车体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车窗玻璃也改用了轻量化塑料。最终,CSL整车比标准版轻了110千克,其整备质量仅为1385千克,其前后轴配重也达到了完美的50:50,这些改变注定了它拥有出色的运动性能。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测试中,它跑出了7分50秒的单圈最快成绩。

车身形式方面,第三代M3只有双门硬顶版和敞篷版两种,它并未提供四门房车版本,这也从侧面说明E46这一代M3对于性能的极致追求,从2000年到2006年,第三代M3(E46)共售出了85744台,比第二代车型(E36)多卖出1万多台,足见这一代车型的经典程度。

我们将第10款车的年代成功限制在了21世纪之初,因为相比于最近的这20余年,M在创立之初前20余年的那些创作无疑距我们更遥远更难以企及,也只有这样才会令人更加向往。那些瑰宝级的M目前有的属于私人收藏家、有的在博物馆内,而其中的大部分款型我们也只有在互联网或陈旧的期刊中才能找到,它们见证了这个高性能品牌是怎样由创立一步步走到如今规模的。在我们逐步长大成人的21世纪,宝马M也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V8、V10发动机逐渐加身,电子科技不断突破,入门级COUPE、SUV也加入到M的阵营当中使其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未来第二个50载的岁月过后,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这些M高性能汽车同样会被我们的后辈评为历史瑰宝。

■■■03

荣耀GLORY

说完了“瑰宝”,我们来看看这个永生执着于高性能的品牌都曾经历过哪些荣耀时刻。当然,荣耀时刻少不了赛事的衬托,毕竟M的第一台量产车M1就是为赛事而生的。不过在我们这里,“荣耀”这个词的含义远不止这么简单。对于一个有着自己独立徽标的高性能汽车部门来说,赢得比赛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唯一。车迷文化的传播,大银幕上的霸气露出也绝对称得上是M的荣耀时刻,它们会让车迷打心底为这个品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在本篇中,我们除了要带您回顾M的赛事征程外,还会简单搜集一些曾经出现M高性能汽车的经典电影,以及M风靡全球的车迷文化传播途径。

宝马M的50载

///宝马精英驾驶培训

在回顾赛事之前,我想先说说今天令M车迷们感到如痴如醉且永远不过瘾的精英驾驶培训。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赛手,而赛车又是一项异常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这就需要每名赛手都要接受系统而专业的驾驶培训,也就是训练课程。训练是在赛道上进行,它需要你去不断挑战自我,试探车的极限,也试探自己的极限,缺一不可。事实上,精英驾驶培训并非近年来才诞生,其实在“远古”时代,赛手驾驶员培训课程就已经得到了安排。

还记得第二部分开篇的3.0 CSL(E9)吗?其实在这款为赛事而生的汽车参加比赛之前,时任宝马赛事总监的Jochen Neerpasch就带领车队在圣莫里茨(St. Moritz)进行新车的驾驶训练课程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个被誉为瑞士滑雪天堂的地方,车队需要接受一位运动学讲师和一位运动心理学家的指导,之后便可以开始参与到比赛之中。

1976年,传奇总裁Eberhard von Kuenheim意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他希望“精英驾驶培训”向专业化转变,并对课程的数量和参与的人数都进行了初步的设想。通过这些课程,驾驶者能够系统性地加深与车辆之间的关联,也就是我们如今经常提到的“人车合一”,这也是宝马精英驾驶培训成立之初所公布的重要宗旨。

一年后,如今被称为“拉力教授”并依然活跃在赛车教学领域的“芬兰飞人”Rauno Aaltonen正式与宝马签约,出任M部门的第一位教员,也是当时的总教员。后来,他不仅会向学员传授亲身实践得来的丰富赛道驾驶经验,还出版了一本驾驶培训书籍《Revolution at the Wheel》(车轮的革命)。这本书在当时是唯一一本清晰阐述驾驶培训步骤及课程的书籍,它在上架之后一夜之间就被抢购一空。

如今,精英驾驶培训在全世界遍地开花,项目也是五花八门——包含安全驾驶培训、赛道驾驶培训、冰雪驾驶培训、越野驾驶培训、方程式驾驶培训等等,它早已不局限于为了比赛而训练,任何宝马的车主或是准车主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报名参与。它不仅能够切实地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同时也充满了乐趣和挑战,这也是M文化和精神的一种体现。

好了,由于那时就有了如此出色的教员和驾驶培训课程,宝马在各项比赛中屡次斩获殊荣也就不足为奇了。

宝马M的50载

///DTM德国房车大师赛征程:冠军拿到手软

■DTM的起源

说到赛事,宝马一定会回想起1984至1989那6年间在DPM赛事上的辉煌成绩。何为DPM?即“Deutschen Produktionswagen Meisterschaft”,译为中文就是“德国量产房车锦标赛”,首届DPM比赛于1984年3月11日在比利时佐尔德(Zolder)赛车场举行。可能你对DPM赛事很陌生,但要提到DTM,相信每名德粉儿都能大声说出它所代表的赛事名称——德国房车大师赛。没错,DPM正是DTM的前身。在2年后的1986年,德国最高赛车协会将DPM改名为GTCC(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此后德国的赛车迷们又将GTCC习惯地称为DTM(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即“德国房车大师赛”,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DTM是国际汽联的一级赛事(Class-I),它是世界上最快、最疯狂的房车赛。它所允许采用的技术标准最高,改装幅度也最大,被誉为“装上房车外壳的F1赛事”。这不正对了宝马M的诞生初衷么?所以,还记得上段开头的话么?在1984年至1989年这6年间,宝马在这项赛事中取得了令其他厂商难以企及的成绩——从分站赛冠军到年度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均无数次染指。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在本文中会统一将这项赛事称为“DTM”。

宝马M的50载

■ 1984-1992:属于M3(E30)的荣耀时代

前面提到,首届DTM比赛于1984年3月11日在比利时Zolder F1赛道举行。当年共有12台635 CSi、4台528i、5台323i和一台320i参赛。在24圈的比赛过后,德国车手Harald Grohs驾驶的635 CSi率先冲线,赢得冠军。而来自Gubin车队的车手Volker Strycek虽然不是最快的,没有赢得任何分站赛冠军,但他却则凭借全年的稳定性表现,为宝马拿下了年度车手总冠军,制造商冠军也同时被宝马收入囊中。这款635 CSi正是日后M6的鼻祖。

1985年,德国车手Harald Grohs在DTM第二赛季比赛的车手排行榜上位列季军,他也成为了当时宝马旗下排名最高的选手。他继续驾驶635 CSi在Zolder赛道上取得胜利,而另一名德国车手Winfried Vogt则驾驶着一台323i在德国Mainz-Finthen赛道上夺冠。1986年,德国车手Kurt K?nig与Volker Strycek驾驶635 CSi携手挺进车手排行榜前5名。另外,K?nig还在Zolder赛道的比赛中,为宝马车队赢得了唯一一场宝贵的胜利。

时间来到1987年,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这时Deutschen Produktionswagen Meisterschaft也更名为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而宝马以发动机供应商的身份在F1大获全胜后,也推出了全新的DTM车型M3(E30)。该车同样基于Group A组规则打造,其发动机与街道版M3(E30)的S14完全不同,为一台M10/S12系列2.3升直列4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300马力。

M3(E30)的诞生可谓是“Made for DTM”,它相较之前的635 CSi轴距减少60毫米,且整车经过轻量化改造后仅重960千克(街道版车重1200千克)。在当年的DTM比赛中,M3(E30)首次亮相便一举击败其他竞争对手,它也使宝马的成绩几乎做到了一家独大——赛道版M3(E30)由Harald Grohs、Marc Hessel、Fabien Giroix和Olaf Manthey分别驾驶并狂揽5个分站赛冠军,宝马也连续第4次拿下DTM制造商冠军,而比利时25岁青年车手Eric van de Poele尽管在萨尔茨堡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赛季闭幕战时因爆胎而名列第10,但依然凭借着此前自己驾驶M3(E30)的稳定性表现获得了当年的车手总冠军。

1988赛季算是宝马车队的一个低谷,Markus Oestreich驾驶M3(E30)始终都在为总冠军全力而战。但在24站比赛过后,他仅获得第4名的成绩。

1989年,意大利车手Roberto Ravaglia赛季伊始就在比利时Zolder赛道取得两次胜利,并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在德国Hockenheim赛道的闭幕战后依然位居积分榜榜首位置,顺利加冕车手年度总冠军。M Schnitzer车队在车队经理Charly Lamm的带领下,DTM首个赛季的表现堪称完美。而值得一提的是,Roberto Ravaglia的3次冠军、英国车手Steve Soper的两次问鼎以及委内瑞拉车手Johnny Cecotto所得桂冠全部都是驾驶M3(E30)而得,初代的M3在M家族中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也正是因为它在赛事中的出众表现。

1990年,宝马推出了M3(E30)的后继车型——Sport Evolution版本,它也是M3(E30)这一代车型的最后一个版本。Sport Evolution从名称看上去就是为了赛车而量产的,它是宝马历史上最近接赛车的量产车之一。曾有人开玩笑说,这款车只要装上防滚架和赛车轮胎就可以下场比赛了。M3(E30) Sport Evolution版本在那时共量产了600台,也恰好满足当时DTM赛事最低产量500台的硬性指标。这一年,宝马、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车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它们的夺冠之争异常激烈。在22个分站的比赛中,宝马8次登上最高领奖台。遗憾的是,委内瑞拉车手Johnny Cecotto错失了第4个年度总冠军,只能屈居次席。一年后的1991年,Johnny Cecotto卷土重来。这名委内瑞拉车手赢得了3场比赛,其队友Steve Soper则4次登上最高领奖台。德国车手Joachim Winkelhock在德国Wunstorf赛道也加入到了冠军车手的行列当中。

时间来到了1992年,这是宝马回归DTM前最后一次作为厂商车队出现:Johnny Cecotto再次在车手积分榜排名第4,他也作为宝马的最佳车手结束了整个赛季。当年10月11日,Roberto Ravaglia在收官站——Hockenheim赛道的表现不俗,以两次冠军为初代M3(E30)在DTM的最后一次参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1993:无奈退出

而1993年则可以说是DTM的新纪元,其赛事规则摒弃了原有的Group A组规则,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开放式的2.5升发动机(气缸数最多6)的FIA Class 1组规则。但就在此时,宝马却宣布暂别DTM。原因很简单,它们兴致冲冲改造的一台转速可达10000转/分钟、最高输出400马力功率的M50B25 2.5升直列6缸发动机因为长度过长需要切割改装赛车火墙而不符合赛事要求。V6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宝马怎么可能舍弃已成为M高性能车灵魂的“直6”呢?所以,自那以后的近20年间DTM的赛道上再也没有了宝马M的影子。

宝马M的50载

■ 2012:回归

时间转眼来到2012年。时隔20年后,宝马终于决定重新回归DTM的怀抱。不过此时,赛事规则又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TM拥有自己的独立规格赛车,赛事名称也变为了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碳纤维单壳体管架底盘、夸张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所有的这些都昭示着它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的房车赛事(Touring Car),而是一项运动车赛事(Sport Car)。在这一年,DTM也重新回归了德国三强争霸的精彩时代。宝马为此推出了全新的M3(E92)DTM,该车是宝马历史上首台使用V8发动机的DTM赛车,它采用代号P66的4.0升V8自然吸气发动机,最高输出功率达到353千瓦/480马力,峰值扭矩输出也来到了500牛·米。

起初,人们其实并不看好宝马在刚刚回归的第一个赛季就能有什么出色的作为,但从2009年起,M3 GT2在ALMS(北美勒芒系列赛)中已经为宝马运动部门收集了大量的赛道经验。2012赛季DTM的第二站德国Lausitz站,加拿大车手Bruno Spengler驾驶着M3(E92)DTM赛车为宝马拿到了重回DTM的首个分站赛冠军。随后在整个赛季中,他都在与老对手梅赛德斯-奔驰展开着激烈的争斗,并凭借4个分站赛冠军和3次杆位的成绩成功问鼎。凭借着最后3站的出色发挥,宝马以10战5胜的战绩再次包揽了车手及车队双料总冠军头衔,还夺得了制造商赛的冠军。

2013年,M3(E92)DTM再度以5个分站赛冠军、两次登上领奖台、4次杆位和4次最佳单圈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宝马在2013赛季的分站赛冠军次数超过了其他任何一家DTM参赛制造商。最终,宝马也实至名归地蝉联了制造商赛冠军的称号。RBM车队在团队赛中位列第二,最佳车手Augusto Farfus则在这一年夺得了车手赛亚军。

2014年,24岁的德国车手Marco Wittmann早在9月DTM还剩2站时就已经凭借前8站比赛的4次胜利取得了128分,提前锁定年度冠军。这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DTM年度冠军,制造商冠军同样再次被宝马锁定。为了庆祝并纪念这一胜利,尤其是这位年轻车手在当赛季的出色表现,宝马计划开发一款1系的DTM运动特别版(1-Series DTM Sport Edition),新车于当年10月如期发布。不要误会,1系DTM并非赛道用车,而是为了展现车手对于冠军的渴望和永不磨灭的挑战精神,它使用了全新的M运动套件。

宝马M的50载

2年后,Marco Wittmann也如大家所期那样驾驶M4 DTM赛车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战斗终于夺下个人DTM生涯的第二个年度车手冠军,他也成为首位两夺DTM冠军的宝马车手和那时以来最年轻的双届DTM冠军。同时,M3/M4车系的辉煌赛车历史再次添加了精彩的一笔。近几年,有关DTM的报道也在逐渐减少,不过不要紧,即便将时间截止于此,我相信大家也已经数不清M车型在DTM中曾经斩获多少桂冠,它们又让驾驶其的车手斩获了多少个人荣誉。

宝马M的50载

///F1赛事历程

其实除了DTM之外,宝马也曾经在F1比赛中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只不过这个时间也要追溯到35年以前了。1980年4月,宝马宣布进入F1赛事,而其首款F1赛用发动机的研制则交给了M部门来实现。最终,一台仅有1.5升排量的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凭借着能够爆发出的588千瓦/800马力的最高功率助力宝马Brabham车队屡次夺魁。该款发动机还曾提供给Arrows车队、ATS以及Ligier车队。21世纪初,宝马Williams车队在F1赛事中共获得过10个冠军,之后的索伯车队也曾数次登上领奖台。胜利造就传奇,宝马M的光环也因此而变得更为明亮,引人敬仰。

宝马M的50载

///大银幕上的M

M的荣耀时刻绝不仅仅限于站在赛事的最高领奖之台上,毕竟那只是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对于大多数M的客户和粉丝来说,在几部电影大片中的精彩出镜更会令他们对这个品牌有着深刻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作为《碟中谍5》的全球独家汽车合作伙伴,宝马必然要在这部火爆的电影中极尽所能展示自己家族产品的强大实力。于是,M3(F80)就成为了电影中“飞车”镜头绝对的主角,它在摩洛哥的拍摄中表现极为出色,完美诠释了这个宝马高性能部门当红小生的绝对实力。片中的M3(F80)的车身有着抢眼的Silverstone Metallic银石色烤漆,它搭载3.0升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有着317千瓦/431马力的最大功率及550牛·米的峰值扭矩,配合M-DCT 7速双离合变速箱,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需 4.1 秒。

宝马M的50载

汽车追逐戏永远是《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一个亮点,《碟中谍5》当然也不例外。在摩洛哥拍摄追车戏时,汤姆·克鲁斯正驾驶一辆M3(F80)与反派进行缠斗。阿汤哥开着它在摩洛哥的小巷中所向披靡,辗转腾挪之间横扫一众开着大排量摩托车的追击者,最后竟然还玩了个直体空翻4周半才稳稳落地。不知道这代M3从发动机到车体减重总共80千克是否为阿汤哥提供了这样的信心呢?

《碟中谍6》电影中也出现了两台M,其中一台是搭载4.4T V8发动机的M5(F90),只不过拍摄电影时所使用的车型为宝马的试验用车。如今在售的M5正是这一代的中期改款。另外一台则有点年头,为初代M5(E28)。在本专题的第二篇章中大家就能看到,它的诞生距今已经有25年了。

宝马M的50载

另外,M5还曾出现在经典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当中。比如在第6部中,由范·迪塞尔饰演的多米尼克带领他的队员们在追逐反派的过程中所驾驶的全部是清一色的黑色M5(E60)。这一代M5于2005年正式推出至2010年停产,共生产了19522台。我们其实很后悔没将其放入前面的经典车篇章中,它可是首次引入了V10发动机的M5。该发动机由M部门与索伯一级方程式车队共同研发,这台5.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373千瓦/507马力,峰值扭矩则为520牛·米。与发动机匹配的是6速手动变速箱和7速SMG序列式变速箱,其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4.7秒,解除限速后的最高车速可达312公里/小时,可以说是一台披着行政级轿车外衣的性能怪兽。

也许还有其他电影中也出现了M的身影,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给我们留言分享。就《碟中谍》系列和《速度与激情》系列来看,导演们还是更加偏爱M3和M5。这两款车都有着自己璀璨、辉煌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是M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图腾级代表作。

宝马M的50载

///享誉全球的粉丝文化

有了无数赛事头奖的衬托,有着大银幕中令人震撼的精彩表演,宝马M的经典车型们注定会得到车主和粉丝们的厚爱。在他们眼中,M早已不再是一款汽车这么简单,而是一种风格,一种文化甚至于一种敢于挑战未知的精神象征。“三色条纹”如今已经代表着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车迷文化,它已传播至世界各地,遍布各个角落。正是有了这些M的拥趸,每年在德国著名的纽博格林赛道才能如期举行M嘉年华活动。

对于粉丝来说,M是他们的信仰,就像足球或篮球迷们都有着自己最死忠的俱乐部或球队一样,M就是他们心中最钟爱的那个品牌,没有之一。M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赛场上创造那么多传奇,背后是工程师和赛车手们以赛道为家的艰苦磨炼,因为每款M车型在发布前都要在纽博格林测试中心经历两年半的测试,以及每年16周至20周的赛道循环测试。只有由此练就而成的过硬的实力才能够有着赢得全球车迷热捧的底气,M已经升华为一种图腾,只有亲身接触它并驾驶它才能懂它,懂它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为什么一个在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期间举办的M车迷聚会,就可以把全德国甚至全世界的M车迷集中在一起尽情享受赛车的魅力?唯有“信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才能够解释这个现象。

宝马M的50载

而在中国,宝马官方车友俱乐部拥有超过40万的注册会员,其中M的官方俱乐部则拥有近5万的车主和粉丝。如果你能够进入到这些俱乐部或社区里面,就会看到所有人对于M都有着同样的激情。甚至从他们的眼睛里就能看出,他们对M的座驾感到非常振奋非常激动。

“M3是一种情愫,是我的梦中情人。”…… 在这个俱乐部中,M的车迷们都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把M当成自己的终身信仰。如此庞大的粉丝团体也使宝马不得不开始重视中国市场。它们除了要将最新款的车型引入到国内之外,还需要将自己的汽车文化传播给受众。如何传播?当然是用现成已有的方式了——M嘉年华。

宝马M的50载

2017年,宝马首次将M嘉年华拿到德国以外的地方举办,这个地方就是中国上海。而一年之后,M嘉年华再次如约而至。这是一场“Bimmer”们的狂欢。在嘉年华活动中,不仅有宝马官方赛车手加入,曾斩获无数荣誉的宝马房车赛车队也亲临现场。赛道表演、赛车巡游等项目都逐一得到了安排,更多车迷借此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赛车运动氛围,其中一部分幸运儿还可以获得赛道体验的名额,那可是整条上海F1国际赛道哦,只是想想就觉得血脉偾张。在嘉年华活动会场,随着活动的深入,你心里的M之魂已经不断被放大和加深。M车迷之间的聊天无外乎两个主题:没有M的人聊的是准备入手那台比较好,而有了M的人则是会想着再升级一台什么比较好。这就是嘉年华的意义,它让M的受众们都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宝马也成为将享誉全球的汽车文化带入中国的先驱者。如果要找出一场能与之媲美的文化传播活动,那只有法拉利嘉年华了。这足以体现出M粉丝文化的独特性和受欢迎程度。

此外在2018年,宝马还为全世界的M车主和粉丝创建了一座虚拟城镇——“M城”。这里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字母和对高性能的热情展开,马力爱好者和汽油追逐者们开着自己心爱的M车型来到“M城”。其中部分死忠粉,甚至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座驾,选择和M共度良宵。“M城”已经成为全球M车迷首选的社交平台,他们在BMW-M.COM注册成为“M城”公民,并创建自己的个人数字M通行证。“M城”代表着独特的故事、原创的在线视频、引人流口水的改装店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粉丝集结活动。这种热情和认同感创造了非常特别的情感,使M如此独特并永远令人痴狂。近几年,“BMW热血M城”活动也在中国安吉、惠州南昆山、宁波等地举行了盛大的开城活动,让更多的车迷都能够接触到M的全新产品,心醉并义无反顾地加入到M的世界当中。

■■■

相信在逐一深入了解宝马M的这些事情过后,你一定会对它有着一个更新的认知。无论作为车迷还是车主,你对M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将更加强烈。正如我们在“座驾年度性能车”专题中对待G80这代宝马M3雷霆版的态度一样——我将它当成了我最好的兄弟,这是一种超越了人车互动关系的存在,这就是M的魅力。好了,我们要再次提示一下,从2022年3月开始,用户预订的M品牌车型在车头、车尾及轮辋盖位置都会使用其刚刚发布的全新纪念版复古徽标,还有50种新车漆以及多款M新车型也都在路上朝你飞奔而来哦,See you next year!

文 / 裴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