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01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可能是我们做家长的最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了。

但是,这条所谓的起跑线,在哪呢?

是小学开始?还是幼儿园开始?

现在的答案是,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已经“被”站在起跑线上了。

近几年,在各位宝爸宝妈当中,“矫正头盔”这一新奇物品持续走红。

所谓的矫正头盔,可以限制颅骨的生长方向,目的是影响婴儿头型,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讲解的话,就像是在做“方形西瓜”。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各种各样的矫形头盔

图源:网络

为了达成“矫正”的目的,需要一天23个小时给仅仅数个月大的婴儿佩戴硕大的头盔,特别是睡觉的时候。

成年人一天23小时戴着头盔都会觉得难受,更何况是婴儿。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家长分享孩子戴头盔的经历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孩子这么难受,干嘛要戴这么个玩意?

当然是为了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头型矫正的最终目的:圆头

02

如果改以“圆头”、“头型”为关键词在某平台上搜索,会发现家长们在其他人的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经或多或少被头型焦虑所套牢: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某平台上关于圆头的经验分享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家长们如此在意孩子的头型,“贴心的商家们”自然纷纷出手。

如今互联网上的各大商家纷纷宣传:佩戴矫形头盔效果神奇,能让宝宝获得“完美头型”,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同时在商家的宣传中提到:“头盔无法批量生产,而是根据不同婴儿的头型私人定制的。定制头盔时,工作人员会先用一块网状织物将婴儿的头包裹起来,使头部的形状更加清晰可见,再使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进行测量和评估。”

如此高大上的服务自然不便宜,一套矫形头盔国产的需要几千元,而一些号称进口的品牌要价直接上万。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网上流传的“对婴儿的头部进行3D扫描测量”的图片

对一般家庭来说,几千块乃至上万块都不是个小数目,那么为何如此昂贵的矫形头盔仍然有如此广阔的市场?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在育儿这个问题上,过于焦虑乃至矫枉过正了。

03

在以前,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少,做家长的焦虑来源少;而现在,多亏了互联网,家长们总能在社交平台上看见别人家孩子最光鲜靓丽的一面,从而加剧了鸡娃的现象;此时,若再加上商家贩卖的焦虑,和一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诱惑,做家长的自然是纷纷破防,不惜为了孩子一掷千金。

以前可能是为了学钢琴,学英语,学奥数,而现在,又变成了矫形头盔。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对于人类来说,儿童早期的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无论是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是托尔斯泰说的“孩子自出生到5岁,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摄取的,要比他5岁之后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些,无一不在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幼年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孩子进入小学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只是起到改造和进一步校正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孩子成长。

因此,童年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期,而是一段真正的、独特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生活。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孩子未来的人生是否能过得幸福,起点就在他的童年。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完美的一天》内页 丹尼 帕克

04

老一辈人讲究扁头为美,有给婴儿睡书本,刻意让婴儿睡出“扁头”的做法。

老一辈的观念遭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所嫌弃,然而讽刺的是,现如今的家长们用头盔定制“圆头”出来,又何尝不是在对孩子做着同样的事情呢?

进一步说,如果未来审美取向再次变化,我们难道又要给小婴儿睡书本吗?

一句简单“要赢在起跑线”,苦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现在,不是缺少对童年重要性的强调,反而是强调的次数太多了,父母们都过度紧张了。所以,首先建议父母们要放松,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当我们没有能力做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最基本的供应,让孩子至少是健康一点,自由一点,快乐一点,多葆有一点童真。

本文部分文字来源于月刊《萌》2020年6期“大咖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