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涨知识了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一种很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中国在3000年前就建立了遍布整个国家的官方信息传递网络,这些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担负着传送政府文件的重任,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这个网络日益发达和完善,这就是驿站制度。

而到了唐王朝的时候,中国的驿站遍布全国,这些驿站都是按照需要布设的国家信息网络的节点,国家规定相邻的两个驿站之间的距离为20里。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涨知识了

唐玄宗时期全国的驿站多达1639个,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

唐代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配驿夫二至三人。

水驿则根据驿务繁忙,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专门从事驿务的工作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可见当时的驿站建设是比较完善的。

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我们以唐朝为例进行计算,唐政府官方规定普通驿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最快的则要求日驰600里。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500里。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涨知识了

唐代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一为一尺。唐代一尺合现代0.303米,一里合454.2米。那么一天500里的行程,等于现代的226.1公里,这个速度在那个时代是很快的。

这就是唐王朝最高的信息传递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基本上也只能达到这个速度,这已经是跑死马的节奏,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不够强健的话,会和马一块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八百里加急传递的信息,一般来说都是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比如国家遭到敌军的入侵,国内发生严重的军事叛乱比如安史之乱,国内发生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否则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但是也有例外,“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荔枝,但是荔枝生长在南方,从南方到长安距离遥远,于是唐玄宗下令用最快的驿马运输荔枝,即使这样荔枝送到长安也要三日,荔枝的口感就不好了。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涨知识了

为此唐玄宗伤透了脑筋也没有办法,但是这样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李隆基,迎来了安史之乱。虽然有驿站报信,虽然历时八年镇压了安史之乱,但是唐朝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