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蒙古大军与宋朝的战斗持续了几十年,本来宋朝无法坚持如此之久,却因为一座四川小城,延长了国运,这座改变了宋朝命运乃至世界命运的小城只有2.5平方公里,名为钓鱼城。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钓鱼城是新城亦是坚城

钓鱼城建立在钓鱼山上,钓鱼山的得名来自于一个传说,有一年钓鱼山闹饥荒,钓鱼山的居民就要被饿死之时,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位仙人降临在钓鱼山,他每天坐在山头上钓鱼,将鱼分给大家充饥,这座山后来就被大家称为钓鱼山。

钓鱼山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一个三江汇集之地,四面环水,又处在嘉陵江的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钓鱼山注定是一个军事重地,而且易守难攻。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最早在宋蒙战争中发现此地险要的人名为彭大雅,时任重庆知府,他目光如炬,看到了钓鱼山的重要战略位置,他认为在钓鱼山建城,乃是重中之重,只是他虽然有眼光,有能力,但是没多久,重庆知府彭大雅就被人弹劾,没能完成建造钓鱼城的壮举。

后来,四川又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名为余玠,他是兵部侍郎,这一次入蜀发誓要收复失地,将完整的蜀地还给祖国。余玠在蜀地各处修筑防御工事,史称“四川八柱”,在抗击蒙古大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在修筑的过程中,钓鱼城同样被余玠看中,而且列为了重中之重。他为了修建好钓鱼城,特意请来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冉氏兄弟。在冉氏兄弟的帮助之下,钓鱼城完成了修建。此时的钓鱼城虽然是兴建不久的新城,但是它的防御能力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内城,又有外城,城墙厚度达到了1.5米。可惜好景不长,余玠也因为朝中小人进谗言,即将被召回京,眼看着自己的努力就要白费了,忧心忡忡的余玠病倒,在这段时间,他迎来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王坚。余玠把自己费尽心力的钓鱼城托付给了王坚之后,自己就撒手人寰了。

钓鱼城到了王坚这里,得到了最后的修筑,王坚在余玠修建的基础上,将城墙从1.5米的厚度,增加到了高达5米的厚度,使钓鱼城完成了最后的加固,彻底成为了一座名符其实坚城。

钓鱼城得天独厚的优势

钓鱼城四面环水,又建造在山上,这样的城池简直就是天然的壁垒。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虽然居高临下者易守难攻,但是很容易被敌人大军围而不攻,最终建在高地的城池会因为缺水断粮而主动投降。这一点几乎是军事的尝试,而钓鱼城历经几代官员修建,自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水源正是其中之一。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钓鱼城虽然建在山顶,但是因为四面环水的缘故,山上的植物茂盛,水资源丰富,加之城内有天池,不仅饮水无忧,甚至还能养鱼来供给城内军民新鲜的鱼肉。有了水源,在城内和城区周边又开垦了大面积的农田,看似一座孤城,却有着自给自足的优势,这样的先天优势,也成为了钓鱼城后来能够坚守多年的基础。

蒙古大军为何一定要攻下钓鱼城

钓鱼城,城池坚固,又能自给自足,守城人王坚又是一位高手。当时进攻钓鱼城的蒙古大军是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统帅的军队。钓鱼城虽然坚固,但是四川其他地方可没有这么能坚持,所以的地方都没能挡住蒙古的铁骑,不出意外的都被蒙古给推了。所以,钓鱼城很快就成了一座孤城,朝廷方面虽然有过从水路而来的支援部队,但是却没能突破蒙古对钓鱼城包围的军队。

在久攻不下的时候,蒙哥的大将术速忽里曾建议蒙哥放弃进攻钓鱼城,而是选择分兵困住钓鱼城,防止钓鱼城宋军出城,主力部队则顺长江东下,与忽必烈部汇合,灭宋后再回来慢慢收拾钓鱼城。

蒙哥并没有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他依然选择继续强攻钓鱼城,甚至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最终导致被王坚的炮石击中,不久身亡。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蒙哥身为蒙古大汗,蒙古在当时又是横扫欧洲的强大民族,蒙哥能够成为大汗,自然不会是傻子。很多人认为蒙哥当时必须要攻灭钓鱼城的原因,是因为蒙哥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造成,我则觉得不然。

攻下钓鱼城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除去蒙古大军顺江东下的后顾之忧。这一点的意义其实不大,因为他完全可以按照术速忽里的建议执行,灭掉钓鱼城已经不是灭宋的必要条件,根本就没必要理会;第二、钓鱼城如果一直存在,即便蒙哥灭掉宋朝皇族和都城,那也不算真正的灭掉了南宋,因为钓鱼城内依然有南宋力量在等待天子归来,或者有人自立。对于蒙哥来说,这一点也可以先汇合忽必烈灭宋,再来慢慢征服钓鱼城,完成彻底征服的大计。从这两点看来,都不是蒙哥必须要灭掉钓鱼城的真正原因,如果蒙哥不是鲁莽固执,那么,他宁可死也要灭掉钓鱼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蒙哥的处境与尊严

军事方面既然没有找到蒙哥灭钓鱼城的合理解释,那么我们再看看蒙哥当时在蒙古所处的环境。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蒙古的大汗窝阔台在世的时候,想立自己的孙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是由于他大儿子贵由的母亲乃马真皇后的操作,最终贵由当了大汗,但是这样做违背了窝阔台汗的意思,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贵由后来突然暴毙,也没留下遗命,本来贵由的汗位就颇多争议,他死后,拔都认为大汗的人选应该由成吉思汗的后代继承,于是推荐了蒙哥做大汗。贵由好歹也是窝阔台一支,蒙哥如果当大汗,对窝阔台一支极为不利,所以窝阔台一支极力反对蒙哥当大汗,只是最终蒙哥成功当上大汗,但是却有很多人不服气。

南宋有座小城,蒙古大军一直未能攻破,蒙古大汗却宁死也不绕开它

在这种局势之下,蒙哥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他需要让所有的蒙古人看到,他蒙哥配得起大汗之位,然而,在忽必烈等兄弟捷报连连的时候,身为大汗的蒙哥却遇到了钓鱼城这么一个“油盐不进的弹丸”之城。蒙古大军从来都是战必胜,攻必克,身为大汗的蒙哥,此时如果绕过钓鱼城,本来就不稳固的汗位很可能受到冲击,除此以外,蒙哥也有他的尊严,曾经君临天下,横扫千军的人,突然被人打的灰头土脸,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对于蒙哥来说,钓鱼城是地位之战,又是维护自己尊严的一战;对我们南宋钓鱼城来说,又何尝不是赌上了最后尊严的一战呢?南宋灭亡,但是钓鱼城未亡,这是骄傲,更是一种凄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