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冬至

冬至阳升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逢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从节气上来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从习俗上来说,冬至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节日的由来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传,在历史上的周代冬至是作为新年春节存在的,这个时候人人都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唐、宋时期把冬至视为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冬至习俗的由来

01

冬至水饺

古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传说冬至吃水饺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东汉时期他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正值冬季,两岸老百姓很多人耳朵都被冻伤了。张仲景便让其弟子建起医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身体发热,冻伤的耳朵便被治好了。后来大家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或“扁食”。也是如此,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02

冬至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素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被称作汤团,它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03

冬至馄饨

民间素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04

冬至赠鞋献袜履

冬至时节,有妇女向婆婆献鞋袜的习俗,后唐《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大概是女红试手并祝尊长福寿绵长之意。杜甫诗中所说“刺绣五纹添弱线”就是指妇女制履袜的情形。因此,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05

九九岁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看了这么多冬至的习俗,其实无论哪一个都寄托了来年对家庭的美好期望。不论曾经的习俗还是现在传承的习俗,重要的是全家一起团圆,来年定会梦想成真!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冬至来了,“数九寒天”的日子就不远了。“三九天”里请记得保暖,随着气温增减衣物,多喝热水,注意防寒,穿上厚厚的衣服再出门哦!

冬至|冬已至,愿幸福如约而至!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记得点赞、收藏、评论、关注哦~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