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盾身边的三大巨头都有谁?

赵盾身边的三大巨头都有谁?

我们说权臣,不能只是说孤家寡人。古代的很多王朝里,总是有结党之说,就是朝臣们拉帮结派,秉承共同的政治主张,推行共同的国家政策。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浅薄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权臣们,也多有结党之说,他们紧密围绕在其中最具权威的人物身边,以该人物的言论为准绳,以该人物的利害得失为自己的利害得失。权臣们往往如此,会凝聚这些朝臣们的共识,在朝中掌握绝对话语权,遂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晋国曾有权臣赵盾,历经晋襄、晋灵、晋成公三代,而晋灵公因赵盾之扶持而立,又因赵盾之弑杀而亡,随后的晋成公又是赵盾所立,赵氏家族在其执政期间达致巅峰状态。在赵盾的身边,也常年跟随着三大权臣,这三位臣子皆有本事,更是三军六卿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在赵盾的内部朝政、对外战争和外交活动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谁呢?正是郤缺、士会、荀林父。

郤缺的人生道路颇为曲折。郤缺的父亲是郤芮,而郤芮是晋惠公的老师兼辅臣。当年晋文公归国即位,因为郤芮坚定的站在反对晋文公的派系中,还密谋弑杀晋文公,最终阴谋败露只能流亡国外。

而郤芮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郤缺的仕途,多年之间都因是罪臣之子,郤缺只能躬耕于田园,不能进入晋国朝堂。但郤缺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断了跟晋国朝臣们的联络,尤其是与晋文公身边的胥臣关系密切,后来即因胥臣之引荐,郤缺又重新回到了晋国朝堂之中。

赵盾身边的三大巨头都有谁?

而郤缺进入朝堂之后,除了跟胥臣成为战线同盟,更是与赵盾建立了友好关系,在赵盾主政期间,常常为赵盾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对卫国的关系上,由于卫国曾与晋国战争,最后是以晋国占领卫国数座城池而卫国臣服告终。

对赵盾而言,在国内已经取得了绝对权力,而在对外问题上,诸侯们是否认同晋国的对外策略,这很大程度上彰显着赵盾的能力。郤缺为赵盾提出的策略是德昭诸侯,既然卫国已经臣服,郤缺认为赵盾就应将占领的土地归还卫国,以赢得两国之间真正的和睦。赵盾不仅推行了郤缺的策略,更是举一反三,同时把曾经占领的郑国土地归还了两国,这一举措赢得两国之赞许,更是对晋国俯首陈臣,赵盾则因此成功树立了晋国贤臣的光辉形象。

郤缺也因之进入了赵盾身边的智囊团,在赵盾的重大抉择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后来赵盾重组三军六卿之时,郤缺顺利的担任了上军将。自赵盾执政的数十年间,郤缺都坚守在赵盾的身边,就是赵氏家族弑杀晋灵公,朝廷议论纷纷之时,郤缺依然是赵盾的守护者。因此郤缺的位置从来没有被谁取代过,后来赵盾逝世而后,郤缺居然还能为赵氏家族所拥戴,跨越式的成为了晋国中军主将,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

赵盾的第二位辅臣即为士会。这位臣子跟郤缺相比,身世依然坎坷。士会在众多晋国朝臣中,都是属于那种能力出众的人物,在晋襄公死后赵盾选立新国君之时,士会就受赵盾之委托,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

只是世事多变化,士会根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老老实实的跑到秦国去办事,还没有把公子雍送回晋国,在晋国的赵盾却带着大军要来攻打秦国的护送军队。这个时期的士会恐怕也没有明白自己的老朋友赵盾在想什么,为了保全性命,就只能逃跑秦国,成为了秦康公的辅臣。而秦康公对这位晋国臣子当然非常重视,后来带领秦国大军攻打晋国的河曲之战中,正是因为士会的策略,秦国大军才能全身而退。但,赵盾真的就放弃了这位老朋友吗?当然不是。

赵盾身边的三大巨头都有谁?

赵盾为了在晋国朝堂建立更多的盟友,而且不能要庸俗之辈,有了郤缺,士会也是不能缺。赵盾后来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六卿会议,专门把士会从秦国请回了晋国。其后赵盾便与这位老朋友形影不离,在赵盾与晋灵公产生矛盾的时候,正是这位士会与赵盾日夜商量,采取如何的办法来说服纨绔的晋灵公勤于政务。士会曾率大军攻灭赤狄之国,带兵平定过周王室之乱,还曾在晋国修晋国之法,可谓是全才之人。

赵盾身边还有一位人物,也是善战之人。这位人物参与过晋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那些战役,如城濮之战、崤之战等等。而且这位人物在晋文公时代,就受到晋文公的重用,曾担任晋文公的御戎,后来又担任过中行主将,出道时间比赵盾还要早。正是因之于此,赵盾可能在很多年中都在防范这位老干部,尤其是在晋襄公时代,荀林父的地位似乎长期处于低位,没有真正参与晋国的重大事务。

但在晋襄公晚期,荀林父似乎已是朝中的重要谋臣。赵盾举行六卿会议,包括郤缺在内的众多朝臣都支持迎接士会时,荀林父却敢于说迎接狐射姑,这即说明这位荀林父是直爽之人。但赵盾愿征求荀林父之意,就说明荀林父此时可能已经进入赵盾内阁,赵盾内阁也不能完全是一家独大,至少表面上的样子还是要有的。赵盾深知这个道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