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袁世凯妄图力挽狂澜,北洋三杰却表现各异,此人还趁机“偷师”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六十五):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民国五年,直隶按察使朱家宝密呈“五将军密电”,加上广西一省也倒戈一击,两广“护国军”声势骤起,袁世凯方才明白已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但是这位宦海强人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妄图力挽狂澜,着手收拾烂摊子,为此不惜恢复“洹上钓游”的生活。袁世凯没有顾及自己的脸面,而是亲笔写好几封密函,在是年三月二十一日,交由承宣厅派遣专人分别送交段祺瑞、黎元洪以及徐世昌,同时还捎带口信:“请看多年的老交情,今天务必发驾。”袁世凯力邀的这三位庙堂大腕,却在接下来的会议上保持沉默。袁世凯主动提出退位,段、徐两人表示“除此以外,别无办法”。

袁世凯妄图力挽狂澜,北洋三杰却表现各异,此人还趁机“偷师”

其后,袁世凯却一针见血地点明:“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仍然不肯罢兵,那就是彼曲我直,就不怕他们继续捣乱了。”参加会议的安徽督军倪嗣冲,眼见着故主如此沮丧,不禁站起来大声表示反对意见,称“愿意带兵去打西南”,袁世凯把朱家宝告密的五将军电文交给他,说了句:“丹忱,你看。”倪嗣冲也无话可言。在袁世凯一套“老朋友不愿意帮忙谁来帮忙”的说辞之下,对于袁世凯妄图力挽狂澜,与倪嗣冲的莽撞相比,曾经的心腹北洋三杰的表现,却是迥然各异。复任阁臣之首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这位曾经唯袁马首是瞻的“北洋之虎”,对于袁不愿意交出兵权耿耿于怀。

袁世凯妄图力挽狂澜,北洋三杰却表现各异,此人还趁机“偷师”

但是,袁世凯发觉若想力挽狂澜,自然离不开这些老伙计的帮助,所以不宜使出往日的威严,以免激怒众人,他先是搬出王士珍去段祺瑞那当说客,这位“北洋之龙”是阅世很深的“黄老”一脉,知道徐树铮是袁、段两人的间隙所在,所以奉行一个拖字诀。袁世凯于是指示张国淦:“你去跟芝泉说,徐树铮是军事人才,就叫他再任陆军次长吧。”张国淦偷眼看到王士珍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不开口说一句话,脸上也没有一点与平时不同的表情”,不由不佩服这位北洋之龙的处世之道。当张国淦来报:“总统想用又铮再任陆军次长”时,段祺瑞气得将嘴里的烟斗扔到老远的地板上,切齿地说:“他到了今天,还是不愿意放手。”这里的他,自然是指袁世凯。

袁世凯妄图力挽狂澜,北洋三杰却表现各异,此人还趁机“偷师”

虽然对袁有成见,段祺瑞仍认为袁对其有知遇之恩,断然不会出面倒袁,更不会允许让西南军阀打到京畿来“倒袁”,而北洋三杰中属冯国璋对袁世凯的威胁最大。张国淦曾对袁建言:“时局不在于西南,而是东南。”作为虎踞东南的“长江三督”之首,冯国璋已经看出袁世凯的末日将近。早在袁世凯行动之前的三月九日,装病多日的冯国璋忽然“销假视事”,暗中与北洋各省军阀加强联系,希望在袁与西南之间再造就另一阵营。这一态度完全是“偷师”袁在武昌起义之后所为,想要一边利用西南军阀倒袁,一面再借助北洋军阀围猎西南,使其能够取袁代之,又不会落得忘恩反噬之名。当“北洋三杰”都开始貌合神离,袁世凯开始明白力挽狂澜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我逃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