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的另类脸谱: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幕后功臣却选择归隐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四十八):水晶狐狸。

宣统三年的冬天,清廷颁布退位诏书,袁世凯身担清廷退位之功,促成南北议和之举,手下的北洋军队又是当时睥睨天下的劲旅,再加上清廷的退位诏书中赋予袁世凯的身份,北洋王朝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似乎是志在必得,然而这一切的幕后主持者是有着“水晶狐狸”之称的徐世昌。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南方各省相继宣布脱离清廷,在天下反抗清廷的呼声中,徐世昌敏锐地洞察到机会,极力策划了袁世凯出山,同时献策逼迫清帝退位,在南北议和之际纵横捭阖,这些接连不断的谋划,最终使袁世凯登上大总统的宝座。

历史的另类脸谱: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幕后功臣却选择归隐

其后作为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的幕后功臣,徐世昌却拒绝了袁世凯的任命,声称自己受清廷重恩,有负朝廷,忧愤时变,故而离开京城,选择回乡隐居。可明明他就是时变的主谋,现在他倒忧愤起来了?其实徐世昌自幼饱读诗书,比起袁世凯两次考乡试都未考中,最后弃文从武,他早年考中举人,其后考中进士,骨子里还是当时儒家的思想,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虽说考中了进士,但徐世昌的仕途并不顺利,翰林院的编修,七品的小官,徐世昌一做就是十年。不过他的机会终于来了,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向清廷奏请由徐世昌担任军务处总办,级别比原来更低了,但是徐世昌毅然离开翰林院,欣然前往。

历史的另类脸谱: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幕后功臣却选择归隐

因为徐世昌和袁世凯早年交情匪浅,两人的相遇是那个时代豪杰的风云际会,袁世凯见徐世昌满目经纶、谈吐不凡,当即赞叹道:“菊人,真妙才也。”徐世昌也是感慨遇到了知己。不过徐世昌刚到小站任职,袁世凯就遇到了麻烦。袁世凯被人告发克扣军饷、诛杀无辜,朝廷派荣禄和陈奎龙前来查办。徐世昌做京官十年,虽然没有钻营以求升迁,但人脉和名声却都建立起来了。前来查案的陈奎龙是徐世昌的好友,在徐世昌的运筹下,袁世凯得以免除祸患。之后,徐世昌深得袁世凯信任,总揽军务,身兼机要幕僚,在袁世凯不在时甚至可以代行处置,成了袁世凯的左膀右臂。

历史的另类脸谱: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幕后功臣却选择归隐

袁世凯对徐世昌也是言听计从,以兄相称。在两人一文一武的合作下,北洋新军的制度迅速建立起来,制定了中西结合的新式军队的军规、条令和战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将官和士卒,后来闻名于世的“北洋三杰”都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在袁世凯的举荐下,徐世昌又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总督东北两年,他积极推行改革、惩治贪腐,使东三省焕然一新,一改东北之前一片萧条的景象,随后又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成为庙堂上响当当的实力派。所以说徐世昌选择退让,固然是他圆滑的性格使然,想要暂避一时的非议,以免落下“乱臣贼子”之名。

历史的另类脸谱: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幕后功臣却选择归隐

最终要说的是在徐世昌的心中,清廷没有亏待他,反倒是自己“受国重恩”,最后却助力推翻了清廷,徐世昌心里仍然迈步过去这道坎儿。这个助力袁世凯推翻清廷,登上大总统宝座的幕后功臣,以忧愤时变之名,请求归隐山野。在临行之前,徐世昌和袁世凯促膝长谈,表示了自己的具体想法,之后袁世凯数次请求徐世昌出山相助,徐世昌均不为所动,因为这只纵横宦海多年的水晶狐狸,早已看出袁世凯面对的是一盘死棋,天下看似改旧换新,实际上背后的阻力绝非袁世凯能够消融,这一切除了光阴,所有人都是被时代裹挟的棋子,而以徐世昌的精明,断然不会参与这种得不偿失的冒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