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Linux性能测试 iostat命令

Linux系统出现了性能问题,一般我们可以通过top、iostat、free、vmstat等命令 来查看初步定位问题。其中iostat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IO状态数据。

执行 iostat 命令可以从系统启动之后的 CPU 平均时间,类似于 uptime。除此之外,iostat 还对创建一个服务器磁盘子系统的活动报告。该报告包含两部分:CPU 使用情况和磁盘使用 情况。

1. 基本使用

iostat [-c|-d] [-k] [-t] [间隔描述] [检测次数]

参 数:

-c : 仅显示cpu的状态

-d : 仅显示存储设备的状态,不可以和-c一起使用

-k : 默认显示的是读入读出的block信息,用-k可以改成KB大小来显示

-t  : 显示日期

-p device | ALL : device为某个设备或者某个分区,如果使用ALL,就表示要显示所有分区和设备的信息

显示示例:

CPU 占用情况包括四块内容 

%user:显示user level (applications)时,CPU的占用情况。 

%nice:显示user level在 nice priority 时,CPU 的占用情况。 

%sys:  显示 system level (kernel)时,CPU 的占用情况。 

%idle: 显示CPU 空闲时间所占比例。

磁盘使用报告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Device: 块设备的名字 

tps: 该设备每秒 I/O 传输的次数。多个 I/O 请求可以组合为一个,每个 I/O 请求传输的字节数不同,因此可以将多个 I/O 请求合并为一个。 

Blk_read/s, Blk_wrtn/s: 表示从该设备每秒读写的数据块数量。块的大小可以不同,如1024, 2048 或 4048 字节,这取决于 partition 的大小。 

Blk_read, Blk_wrtn: 指示自从系统启动之后数据块读/写的合计数。也可以查看这几个文件/proc/stat,/proc/partitions,/proc/diskstats的内容。

2. -x 参数

使用-x参数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统计信息。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数据的 时候,VFS将请求发到各个FS,如果FS发现不同的读取请求读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数据,FS会将这个请求合并Merge);wrqm/s:每秒这个 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rsec/s:每秒读取的扇区数;wsec/: 每秒写入的扇区数。r/s:The number of read requests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 per second;w/s:The number of write requests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 per second;

await:每一个IO请求的处理的平均时间(单位是微秒)。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 间,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

%util: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处理IO时间,除以总共统计时间。例如,如果统计间隔1秒,该 设备有0.8秒在处理IO,而0.2秒闲置,那么该设备的%util = 0.8/1 = 80%,所以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一般地,如果该参数是100%表示设备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当然如果是多磁盘,即使%util是100%,因 为磁盘的并发能力,所以磁盘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颈)。

3. -c 参数

iostat还可以用来获取cpu部分状态值:

4. 常见用法

$iostat -d -k 1 10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

iostat -d -x -k 1 10      #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iostat -c 1 10            #查看cpu状态

5. 实例分析

上面看到,磁盘每秒传输次数平均约400;每秒磁盘读取约5MB,写入约1MB。

可以看到磁盘的平均响应时间<5ms,磁盘使用率>80。磁盘响应正常,但是已经很繁忙了。

如果想要对iostat检查多此,每次之间的间隔一定数量的秒数,这样就可以查看每几秒钟之内的io统计数 据,这对性能的测试才具有实际意义:

其中每一次的统计都是上 一次的统计时间到这次的统计时间之间的统计数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