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队列存储的对象肯定是对应的延迟消息,所谓”延迟消息”是指当消息被发送以后,并不想让消费者立即拿到消息,而是等待指定时间后,消费者才拿到这个消息进行消费。
场景一:在订单系统中,一个用户下单之后通常有30分钟的时间进行支付,如果30分钟之内没有支付成功,那么这个订单将进行一场处理。这是就可以使用延迟队列将订单信息发送到延迟队列。
场景二:用户希望通过手机远程遥控家里的智能设备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工作。这时候就可以将用户指令发送到延迟队列,当指令设定的时间到了再将指令推送到只能设备。
AMQP协议,以及RabbitMQ本身没有直接支持延迟队列的功能,但是可以通过TTL和DLX模拟出延迟队列的功能。
TTL(Time To Live)
RabbitMQ可以针对Queue和Message设置 x-message-tt,来控制消息的生存时间,如果超时,则消息变为dead letter
RabbitMQ针对队列中的消息过期时间有两种方法可以设置。
A: 通过队列属性设置,队列中所有消息都有相同的过期时间。
B: 对消息进行单独设置,每条消息TTL可以不同。
如果同时使用,则消息的过期时间以两者之间TTL较小的那个数值为准。消息在队列的生存时间一旦超过设置的TTL值,就成为dead letter
DLX (Dead-Letter-Exchange)
RabbitMQ的Queue可以配置x-dead-letter-exchange 和x-dead-letter-routing-key(可选)两个参数,如果队列内出现了dead letter,则按照这两个参数重新路由。
x-dead-letter-exchange:出现dead letter之后将dead letter重新发送到指定exchange
x-dead-letter-routing-key:指定routing-key发送
队列出现dead letter的情况有:
消息或者队列的TTL过期
队列达到最大长度
消息被消费端拒绝(basic.reject or basic.nack)并且requeue=false
利用DLX,当消息在一个队列中变成死信后,它能被重新publish到另一个Exchange。这时候消息就可以重新被消费。
首先建立2个exchange和2个queue:
exchange_delay_begin:这个是producer端发送时调用的exchange, 将消息发送至queue_dealy_begin中。
queue_delay_begin: 通过routingKey=”delay”绑定exchang_delay_begin, 同时配置DLX=exchange_delay_done, 当消息变成死信时,发往exchange_delay_done中。
exchange_delay_done: 死信的exchange, 如果不配置x-dead-letter-routing-key则采用原有默认的routingKey,即queue_delay_begin绑定exchang_delay_beghin采用的“delay”。
queue_delay_done:消息在TTL到期之后,最终通过exchang_delay_done发送值此queue,消费端通过消费此queue的消息,即可以达到延迟的效果。
1. 建立exchange和queue的代码(当然这里可以通过RabbitMQ的管理界面来实现,无需code相关代码):
2. consumer端代码:
3. producer端代码:设置消息的延迟时间为1min。
在创建完exchange和queue之后,首先执行consumer端的代码,之后执行producer端的代码,待producer发送完毕之后,查看consumer端的输出:
可以看到延迟1min消费了相关消息。大功告成~
<a href="http://blog.csdn.net/u014308482/article/details/53036770">rabbitmq 实现延迟队列的两种方式</a>
<a href="http://blog.csdn.net/u013256816/article/details/54916011">RabbitMQ之TTL(Time-To-Live 过期时间)</a>
<a href="http://blog.csdn.net/u013256816/article/details/54933065">RabbitMQ之死信队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