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解码器代码的研究,已经对HEVC的编解码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就对照着编码器的代码进一步理解HEVC视频编码算法的各个技术细节。
编码器在整个HM解决方案中的工程名为TAppEncoder,入口点函数位于encmain.cpp文件中: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个main函数非常简洁清晰,主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分别是输入软件信息、创建编码器类的实例、解析配置文件、获取开始时间、编码数据、计算耗费时间和销毁编码器类的实例几大部分。我们主要关心的编码过程仅通过调用编码器实例的一个方法实现:
该函数的实现如下:
该函数中首先调用pcPicYuvOrg->create( m_iSourceWidth, m_iSourceHeight, m_uiMaxCUWidth, m_uiMaxCUHeight, m_uiMaxCUDepth )分配YUV数据缓存,然后再while循环中逐帧读取YUV数据、设置当前以编码的帧数、编码当前帧、写出码流,随后做其他清理工作。核心功能实现在m_cTEncTop.encode( bEos, flush ? 0 : pcPicYuvOrg, m_cListPicYuvRec, outputAccessUnits,
iNumEncoded )函数中。在该函数中调用m_cGOPEncoder.compressGOP(m_iPOCLast, m_iNumPicRcvd, m_cListPic, rcListPicYuvRecOut, accessUnitsOut)进行编码一个GOP的操作。这个函数奇长无比,用了接近1500行代码,看来实现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功能。这个碉堡了的函数究竟做了些啥事儿呢?这个函数中大部分内容就是在为了编码当前slice做准备,以及编码完成之后一些辅助操作。实际编码过程的操作由以下函数m_pcSliceEncoder->compressSlice(
pcPic )实现。
这又是一个碉堡了的函数,占了将近400行……代码就不贴了,会死人的……简单看下好了。
首先还是各种编码的配置,包括配置熵编码器、初始化CU编码器等。在完成了一长串的设置之后,在compressCU函数中实现对一个CU的编码:
具体的细节,且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