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话说三思而行,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科学如何解释解释

《论语》里面出的成语很多,如今我们所用的成语中有400多个成语来自论语,当然常用的有100多个,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所以我们的思维也就被这些成语典故所左右,而我们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按照儒家的学说来表述,当然《论语》里面有个成语叫做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俗话说三思而行,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科学如何解释解释

三思而行当然是指的多方位思考,有人说三思而行是指从你、我、他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然后再做决定,这样会更加客观,当然也有人说三思指的是多角度多方位全面考虑,三只是个概数;然而我们看孔子的描述,再,斯可矣,那这个再表示两次,前面肯定就是确定的数字三。

俗话说三思而行,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科学如何解释解释

事不过三、日三省起身,这里都有三,那么这个三有没有道理呢?

事不过三是日常工作中用来警告人们不要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做事情要把握好度,不能超越一定的次数,否则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这个可以用数学中的概率统计去确定,作为质变和量变,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俗话说三思而行,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科学如何解释解释

因此我们三思而行,就是要全面地分析问题,不忙目的冲动地去做决定,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做出考虑欠周的决定,因为当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冲动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则是比较感性的,我们冷静思考,全方位思考则可以更好地权衡利弊,做出正确地或者更加周全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