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资治通鉴》“帝王”之间的顶级较量!刘邦与冒顿

作者:李双2021

【原文1】

上自将击韩王信,破其军于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馀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汉兵击之,匈奴辄败走,已复屯聚,汉兵乘胜追之。会天大寒,雨雪,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译文】

高帝亲自领军攻打韩王信,在铜鞮县大败韩王信的军队,斩杀了他的部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他手下的将领白土县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赵国的后代赵利为王,重新收拢韩王信的散兵败卒,与韩王信及匈奴一起合谋攻击汉军。匈奴派左、右贤王统率一万多名骑兵,同王黄等驻扎在广武以南,到晋阳作战,汉军攻打他们,匈奴兵立即败逃,随后又聚集起来,汉军乘胜追击他们。这时恰好碰上天气酷寒,天下大雪,汉军士兵冻掉了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  

【解析】 在汉朝建立初期,虽然匈奴有冒顿这样的雄主,但匈奴总体的军事实力还是不行,刘邦的军队里毕竟都是经历过楚汉争霸的百战之将。匈奴的一大优势就是溃败后又能迅速聚拢起来,这是农耕步兵不具备的优势,匈奴的最大威胁也是在这里。

【原文2】

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高帝驻居晋阳,听说冒顿单于驻居在代谷,便想要去攻打他,就派人去侦察匈奴。这时冒顿把他的精壮士兵、肥壮牛马都藏了起来,只让人看见老弱残兵和瘦小的牲畜。汉军派去的使者相继回来的有十批,都报告说匈奴可以攻打。高帝于是又派刘敬出使匈奴,尚未返回,汉军就全部出动兵力三十二万向北追击匈奴,越过了句注山。刘敬回来后报告说:“两国相攻,这本该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但现在我到匈奴方面去,只看见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必定是想要显露自己虚弱不堪,而埋伏奇兵以争取胜利。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这时候,汉军业已出动,高帝大为恼火,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的混蛋伙,不过是靠着耍嘴皮子得到了一官半职,现在竟又来胡言乱语阻挠我的军队前进!”用刑具把刘敬拘禁到广武。

刘邦未必不信刘敬的话,只是刚打败韩王信,三十二万军队又出动了,仅凭一个使节刘敬的一句话就撤退,恐怕会引发军心大乱的!而且,汉军贸然撤退必然会更加放纵匈奴劫掠,况且还有韩王信等人这些叛徒呢,贸然撤退必然会给汉朝北方各郡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 还有就是匈奴和汉军都是酷寒作战,在当时的严寒之下匈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是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歼灭战”,即使汉军被匈奴击败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汉军依仗的是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大兵团作战,在冬季作战相对于匈奴更具有优势! 本质上来看,刘邦攻击匈奴更多的是“政治层面”的考虑,第一是韩王信的势力还未完全被消灭,第二,匈奴随随便便收容我汉朝的”大叛徒“,我大汉朝如果没有什么反应,在汉朝内部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原文3】

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鄉,从解角直出。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令樊哙止定代地。

高帝先期抵达平城,军队尚未全部到来。冒顿便发出精兵四十万骑,把高帝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之久。汉军这时内外无法呼应救援,高帝于是就采用陈平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阏氏随即便对冒顿说:“两个君主不应彼此困窘迫害。如今即使夺得了汉朝的土地,单于您也终究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君主也有神灵保护,望您明察!”冒顿与王黄、赵利约定好时间会师,但王黄、赵利的军队却迟迟不来,由此就怀疑他们与汉军有什么谋划,这才解开包围圈的一角。正好遇到天降大雾,汉军便派人在白登山与平城之间往来走动,匈奴人毫无察觉。陈平这时请求高帝命令士兵们用强弩搭上两支箭,箭朝外御敌,从解围的一角直冲出去。高帝脱出包围后,想要策马疾奔,太仆滕公夏侯婴却坚持慢慢地行走。到了平城时,汉的大队人马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便解围而去。汉军于是也收兵返回,命樊哙留下来平定代地。

历史明面上记载都是“表面功夫”,冒顿撤围的根本原因是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不愿遭受“重大损失”! 第一,冬季本来就不适合作战,匈奴南下劫掠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生存资源”,如果再与汉军发生大规模战争,无论胜败,所造成的人口、资源损失也不是匈奴能承受的起的。 第二,双方的“政治目的”都已经达到了,匈奴即达到了南下劫掠生存资源的目的,也暂时保护了韩王信这个“投诚者”;对于刘邦也实现了平叛的目的,暂时稳定了北方边境。 所以,陈平的计谋也是给冒顿下台的一个“台阶”!所以,刘邦“逃出”白登后,冒顿也就不追击了(汉军三十二万已经到达平城)。而刘邦的目的也达到了,迫使匈奴撤兵而去了。
【进一步解析】 我们来看看刘邦与冒顿之间的较量!本质上来讲,两者都不愿意拼个你死我活的,两者都拼不起的,原因就是两者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两者又不得不“你来我往”。 最初刘邦犯了一个“错误”(存疑)就是被冒顿围在白登山,但随着三十二万汉军的到来,这个错误也就化解了,如果冒顿继续围困刘邦那可能就被刘邦“吃掉了”,因为双方的优势“互换”了。 这就主要靠两者高超的“政治智慧”了,冒顿也展示了能够“围困”汉朝皇帝的实力,刘邦也通过汉军的强大战斗力和三十二万军队展示了能够消灭匈奴的实力,这就迫使对方最好的选择是维持基本的“和平状态”。
【悟道】 现代的商业竞争也是一样的道理,自己的实力还是要通过“实打实”的行动来展示的,但不能真的要“玩命”,谁先“玩命”谁就最容易犯错误,死的最快最惨。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等对方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