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2020年9月28日,开国大将徐海东之女,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会长,徐文惠在北京海军医院抢救无效,因病逝世。

哀悼会的现场,白发老人哀声痛哭,很多年轻一辈则为徐文惠披麻戴孝,迎接着前来吊唁的人。

事实上,这些人与徐文惠并不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同徐文惠一样,他们都是革命先烈的后人,在徐文惠逝世后,自发的前来为徐文惠送行。

在这个革命后裔的群体里,徐文惠则被称为大姐,将门无犬子,徐文惠的平易近人,生活低调朴素,退休后不忘继续发光发热,成立了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致力于红色精神的宣传,将先辈的荣光传承下去。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徐海东是虎将也是虎父

徐文惠于1939年5月,出生在陕西延安。

那时,正值七七事变后,徐海东将军也参与进了这场民族存亡的战争中来,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到1938年间,徐海东在华北敌后游击战场与日军连续作战上百次,并于1938年6月,在町田战役中,歼灭日军第25师团的一个联队,击毙击伤日军千余人,并成功击退前来支援的援军。

由于处于敌后战场,战斗结束后就要立即转移,否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连日的战斗和转移中,徐海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1938年8月,徐海东被调回延安,进入马克思学院学习和养病。

徐文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于延安的窑洞里,父亲按照辈分给她取名叫徐文惠。

女儿出生三个月后,徐海东就接到组织的命令,前往华中,协助刘少奇开辟华中敌后游击战场。

出生才几个月的女儿也不得不随他转移到华中去,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是无奈的,徐海东深爱着他的女儿,可这对于一个将军来说却是必须的,他同样深爱着还在饱受苦难的人民,徐海东知道,战场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

1939年9月15日,徐海东带着女儿徐文惠,转战华中战场。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途中要穿过敌占区,一行人走得十分谨慎,刘少奇抱着三个月大的徐文惠,假扮徐海东的秘书,有惊无险地来到了华东新四军的营地。

就这样,徐文惠随着父亲来到了新四军的部队,年幼的她,一面跟着母亲照顾生病的父亲,一面参与到母亲组织的生产队伍中,才三四岁的徐文惠就会帮着母亲腌咸菜,这个懂事的小女孩在红军战士中,深受宠爱。

徐文惠对部队上的枪械实验非常感兴趣,总是要求战士们把自己放在脖子上看爆炸,又一次,爆炸的弹片机会贴着她的头皮飞过去,再往下一点,她就必死无疑。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徐海东将军也时常感叹这个女儿投错了胎,不像一个女孩子,更像自己小时候,对这个与自己相像的女儿,徐海东当做掌上明珠一般看待。

解放后,随着战争的逐渐结束,徐文惠也开始上学读书。1958年,徐文惠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学习工科。

徐海东治军极严,他说: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同样的,徐海东把这种军队的纪律也用到了家庭教育上来。

徐文惠每次外出都要向徐海东请假,回来后再销假,每月有五毛钱的零花钱,用钱也需要记账,且钱要花在必须的地方。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就是这样军队式的家教,使得徐文惠养成了简朴、低调的生活习惯,徐家人也从未向国家要过一分补助。

自徐文惠上学后,就被父亲严厉要求,不得向老师、同学透露自己父亲的身份,不得搞特殊化。

那时候,徐文惠由于早期随军的生活,导致营养不良,身体很差,经常性的晕倒,在一次实习的过程中,徐文惠晕倒在工厂里,差点出现意外。

徐海东担忧女儿身体的同时,也在担心女儿是否能够胜任国家工业任务。

徐海东对女儿说:“以你的身体水平,还是不要浪费国家的栽培了,换其他专业吧。”在母亲的建议下,徐文惠去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医学。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不为党工作就是耻辱

1960年,徐文惠转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学习了五年医学后,徐文惠从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组织上考虑到徐海东的身体状况,特地安排徐文惠作为徐海东的医护,照顾徐海东的健康。

可徐海东并不这么想,他觉得把女儿总留在身边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

他决定把女儿下放到农村苦干,60年代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苦难,农村生活更苦,而徐文惠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子,在农村生活更是艰难。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徐文惠回忆说,那时,自己生活忙碌,每天躺在床上就会睡着,并且由于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徐文惠一度连着十个月没有洗过澡,这对她以前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这些苦,徐文惠都默默承受下来,没有让父亲用自己的职权调回自己。

早在出发之前,徐海东就对女儿嘱咐过,作为自己的儿女,是没有特权的,不要把父亲当成将军,只把父亲当做一个贫苦砖场窑工就可以了。

1970年,徐海东去世,没有什么遗产,只留给自己心爱的女儿一句话: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不为共产党工作就是耻辱。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自此,徐文惠就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常提醒自己。

父亲逝世后,徐文惠就一直从事医务工作,低调朴素,从未向身边人提起过自己的身世,也未向国家寻求过帮助,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周围人都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大将的女儿。

2010年,退休后的徐文惠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投入到红色精神的宣传中,由其领头创建的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辗转多地进行红色革命精神教育。

不光如此,徐文惠也开始对自己父亲的生平事迹进行整理,许多不为人知资料都来自于她作为徐海东大将的女儿的亲身经历。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代父面见张学良

2000年,是徐海东大将的百年诞辰,徐文惠整理编撰的徐海东大将的画册出版展出,徐文惠也为父亲举办了一场画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徐文惠收到了一张特别的邀请函——在美国的张学良将军发出的邀请函,请徐文惠到其美国的家中一叙。

这一切都要从徐海东与张学良的一次隔空交锋说起。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阴谋炸死在火车上,少帅张学良自德国回归,接任东北军司令。

张作霖此次从德国留学归来,购回大量德式军械,其人手下15个师,3个独立旅近30万人气势汹汹地向延安革命根据地袭来,蒋介石更是限期三个月消灭共产党。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战事紧急,徐海东却有着不一样的嗅觉,他敏锐地捕捉到敌军的战线漏洞,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包围了甘泉地区的一股敌军,围而不攻,给刚从德国回来的张学良展示了一场经典的围点打援的战术,一口气打掉敌军三个师的兵力。

这一场战役打得张学良心服口服,为后来的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与共产党的通力合作,埋下了伏笔。

自此,徐海东和张学良屡有交手,但二人始终没能见面,这也成为了两人的小遗憾。

而这次徐海东大将的百年诞辰,徐文惠就受邀,代表自己的父亲与张学良进行一场跨世纪的会晤。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两人见面以前,张学良将军的家属就千叮万嘱,为张学良将军的健康考量,尽量不要在张学良将军面前提到关于之前的战役。

这时的张老将军状态精神还好,他坐在轮椅上,在卧室里接见了远道而来的徐文惠。徐文惠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徐海东的女儿。

张老将军此时已经年近百岁,可他还是清晰地说出了徐文惠的来历——你是红二军第二十五军团徐海东的女儿。

张学良对那场战斗的印象极深,这也是他自知时日无多,迫不及待要跟徐文惠见一面的原因,这是两个曾经的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见到了徐文惠,似乎也勾起了张学良将军青年的回忆,他甚至还从楼上叫来了夫人赵四小姐,年近百岁的张学良早已眼花耳聋,听不太清客人的谈话。

唯有老妻赵四小姐在他耳边轻轻传话,他才能听清,这样的困难并不能阻挡张学良此时的热情,他同徐文惠细细谈论起了当年的事。

徐文惠后来回忆说:“父亲从未与我们谈论起过他生平的荣誉,他唯一谈起过的,就是与张学良将军的战斗,幸而还能和老将军谈上几句。”

这场原定只有20分钟的会面,一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徐文惠甚至用完了随身相机的胶卷。

张学良对那段峥嵘岁月记忆犹深,30万东北军与不到3千的红25军,从何家冲一直打到陕北,造就两人的特殊情谊。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而这两人却始终未曾谋面,最终阴阳两隔,遂成遗憾。

这次会面对徐文惠触动很深,她了解到了父亲的另一面,也认识到现在的人们对父亲的了解的欠缺,回国后,她就决心投入到先辈们革命精神的宣传中来。

革命后裔中备受尊敬的大姐

2013年,北京动物园附近的酒吧里,这里没有闪烁不停的灯光,取而代之的一排排白发苍苍的老人正聚精会神的排练着红色歌曲。

他们就是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合唱团的成员,正在为接下来的巡回演出进行排练,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开国元勋们的后裔,而徐文惠正是这个组织的荣誉主席,在这群老人中,徐文惠是公认的大姐。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为了筹划这个组织,早在建立之初,徐文惠开始为革命后代的寻访而奔走,他们大多年岁已高,退休在家,可想要把他们聚在一起,却并不容易。

合唱团办起来后,却没有办公地点,徐文惠就把女儿的房子腾出来,没有经费就拿出自己的积蓄和儿子给的养老钱,就是这样无私的奉献,感动了这些年仅半百的老人们,老大姐的称呼就在这群老人们传开了。

这一声大姐,不只是对徐文惠年龄的敬意,也是对其无私奉献的敬意。

大将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因病逝世,众多革命后人自发来送行

2011年6月17日,徐海东大将110年诞辰,500名革命后裔齐聚大悟徐海东将军出生地,放声唱红歌,作为合唱团一员的徐文惠,热情洋溢,让人们感受到她身上的革命人的活力。

自建团以来,徐文惠就带着合唱团走遍了大江南北,参加了毛主席117周年诞辰大型文艺演出、七一建党节文艺演出,作为公益性质的合唱团,徐文惠还带着合唱团去灾区慰问受灾儿童,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而她却总是不在乎那些名声,总是用父亲的教导勉励自己:“只要能为群众、为党做一些事情,就有成就感、价值感。”

2020年9月28日,徐文惠在北京逝世,为党工作到了最后一刻,真正做到了父亲要求她为党服务一生的教导。

虎父无犬子,徐海东大将戎马一生,他的女儿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青年努力工作,低调生活,保持着革命后裔的优良传统,在退休后,也不忘继续发光发热,热心的为祖国红色事业,不遗余力的宣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