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在轨超2个月

截止昨天(16日),神十三乘组入驻“天宫”两个月。回望来时路,砥砺再前行。

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我是北京,核心舱与货运飞船压力平衡,请打开天舟三号舱门”。在天地间的密切协同下,航天员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进行物资转运等相关工作,干劲满满,打造牛气冲天的“太空家园”。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在轨超2个月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在轨超2个月

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神舟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再次出舱,时隔13年,经典熟悉的“感觉良好”依然是出舱活动顺利的代名词;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核心舱内三名航天员深情相拥的画面,为中国航天留下了又一个美丽的印记。

2021年11月16日,飞行乘组入驻空间站的第一个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在轨生活,一张一弛间,我们看到了代表“中国航天人”的缩影。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承载着无数学子心系航天的梦想和对太空探索的向往,“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飞行的时间将长达6个月。为了避免“骨丢失”,航天员们在太空积极进行锻炼。研究发现,航天员长期在太空执行任务,人在失重状态下,人体骨骼不必承受在地球上那么大的压力,骨骼钙质缓慢流失会造成骨质疏松。由于肺部血液分布和肺扩张能力受到影响,肺部能力也会下降。为了保持健康,航天员会用很多方法来对抗失重的生理效应,锻炼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航天员在太空里待的时间越长,太空环境影响身体变化的数据指标也会越来越多,这将更加有利于科学家进行研究,为未来的长时间太空飞行作准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柴跃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柴跃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柴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