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件宋代童子,有什么讲究

笔者所藏一件宋童子瓷塑造像,全身素胎,胎质洁白,可见淘洗精练。童子杏眼樱唇、头绾双髻,侧身低头,面带微笑,生动写实。脖颈戴环饰,身着单衣,腰系蝴蝶结,手持一瓶,寓意平安。

这件宋代童子,有什么讲究

▌[宋]湖田窑素胎童子瓷塑造像

宋代湖田窑瓷塑一般为表达神态精细,面部无釉、多为素胎,人物刻划线条柔美而神态安详,且多为宗教造像作品,可以推测,当时素胎瓷塑因所需刻划水平和难度较高,捉刀者均为技艺超群的匠人。

此童子素胎瓷塑,追求天真烂漫的表达,没有过多釉面的渲染和雕琢,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作者心底对“率真”的物象认知。据笔者推测,此童子应和宋时“乞巧节”文化有关,时称摩睺罗。

据考,摩睺罗源于佛典中的罗睺罗。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七夕节物,多尚果食及泥孩儿,号摩睺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值不赀”。

宋·许 《泥孩儿》诗云:“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这里写得明白,摩睺罗就是宋代七夕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带有送子意味的泥孩儿。

本文选自2019年5期《收藏》杂志《从两件湖田窑瓷塑看宋人意境》一文,更多内容请关注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