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作者 / 小藕

热闹。

这厢《风起洛阳》和《谁是凶手》一古一今上演“凶手只有一个”;那边《女心理师》遇上《沉睡花园》聚焦心理话题;“小系列”新作《小敏家》关注生活,周迅黄磊时隔19年再合作演绎中年人的爱情。

昨晚,唯一的男频文IP改编选手——《雪中悍刀行》也踩着2021年的尾巴,千呼万唤始出来,加入这场Q4大剧混战,整个剧集市场变得更加热闹了。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小二,上酒。”在今年7月12日公开的《雪中悍刀行》的初版预告中,张若昀扮演的徐凤年说出了第一句话。这又一次极大地拉高了原作粉丝的期待,原本《雪中悍刀行》的小说在更新时,又名《小二上酒》。

由王倦编剧,张若昀主演,腾讯影业搭配新丽,在不熟悉男频小说的影视观众看来,《雪中悍刀行》活脱脱是提前上演的《庆余年2》。

或许是为了回应“小二上酒”,在等待剧集上线的过程中,粉丝化用了重要角色李纯罡的台词,原文为:李淳罡大声道:“剑来!”徽山所有剑士的数百佩剑一齐出鞘,向大雪坪飞来。而在播出第一时间,第一批涌入豆瓣的评论中,大家齐齐评论:“键来。”(确实是键盘的键。)

是谁在期待《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的改编是粉丝深度参与的。

尚在连载时,作者作者烽火戏诸侯便在微博实时更新改编进度:2014年,将剧与电影版权打包出售给新丽,2015年《雪中悍刀行》小说完结,2017年作者在微博发文表示看中了张若昀来演徐凤年,2019年下半年王倦完成了剧本,再一直到2020年1月等到主角张若昀。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对书粉来说,这是一个期待值逐步兑现的过程。

2005年,19岁的烽火戏诸侯在起点上发布了网文《极品公子》,并连续获得了后来两年的百度小说排行榜亚军。09年,换了几个马甲并开坑不填,被粉丝戏称为总管的他开始连载《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当年拿到了首届起点年榜的头名,同在榜上的小说除了猫腻的《庆余年》之外,还有《凡人修仙传》。

最开始,《庆余年》与《雪中悍刀行》的粉丝就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重合。2019年11月底,同样作为跨年党,王倦搭配张若昀的《庆余年》上线,上线播出后,根据2020年1月的数据,在腾讯视频剧集的单平台播放量便达到了69亿。

一战成名,小范大人在朝堂上念诗的精彩表演与王倦删繁就简保留精髓的改编手法,让王倦和张若昀的搭配被视为男频“王炸”组合。

实际上,在接下《雪中悍刀行》的改编后,王倦就曾亲自回应过改如何进行改编。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而豆瓣的《雪中悍刀行》小说小组,或是电视剧《雪中悍刀行》词条,在剧集还没播出时,就已经聚集起了一小部分核心粉丝,或针对选角进行讨论,或畅想改编。而在剧集播出后,豆瓣也被粉丝快速占领。截止到今晚17点,豆瓣的短评区已经有了6000多条短评,但暂时还没有出分。

对于单纯的影视观众来说,有《庆余年》的优秀案例在前,王倦会如何对男频小说影视化呈现必经的戏剧化,在尽量保留原作的风采同时让人在“倦式反转”中乐此不疲。是《雪中悍刀行》的一大观看乐趣。

但在粉丝眼中,《庆余年》和《雪中悍刀行》同属于男频,却并不是类似的作品。尽管两部作品都有一个(几个)善于谋略的父亲与不少的红颜知己,但与《庆余年》重于权谋的设定不同,《雪中悍刀行》前期落笔在江湖,中后期才是庙堂和沙场,有男性向小说最爱的悲壮色彩与理想主义,所以小说中极少有出现反目、背叛和陷害的情节。而在粉丝最爱的江湖戏份中,《雪中悍刀行》的作者给出的定义是“反武侠”。

但不可免俗,男性粉丝居多,武打戏依旧是让《雪中悍刀行》粉丝最为期待的部分。

被过高期待的“江湖”

晚上八点半,CCTV8直播,这厢主创们还在做最后的预热直播,腾讯视频便一如既往提前几分钟上线了。《雪中悍刀行》的画卷就在一片点缀这武侠身影的白茫茫画卷中展开了。

先看数据,根据酷云实时监测到的CCTV8当晚收视率,《雪中悍刀行》的收视率为1.08%,排名17;而腾讯前台的视频合集播放数据,在截止今晚18点,也已经突破了1.6亿。

再看剧情,并没有按照原剧情一板一眼,而是补充了第一次“游历”的戏份,让徐凤年先扮一会乞丐,把能言善辩特能忽悠的本事展露出来。随即把影视剧由张天爱扮演的南宫仆射初见交代了,再让风尘仆仆连地瓜都要赊账的“柿子”回家。

但原著粉的不满就从这里开始。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南宫仆射的出场,想象中的打戏并没有出现,而是变成了一段类似仙侠剧的慢动作,所有关于《雪中悍刀行》的武打戏与江湖戏的幻想,在第一集的中段就已经全部破裂。当最期待的部分打水漂了之后,接下来所有的改编都变得不对味起来。

前文提到,在人们的认知中,《雪中悍刀行》是一部在情节上“反武侠”的小说。而导演也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片”。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但这恰好破坏了原著粉丝对于“江湖”的想象。对于观众来说,在各类古偶、武侠翻拍的轮番洗礼后,慢动作、局部放大的特写、看不清招式的飘渺感,早就不买账了。他们显然更加中意那种拳脚相接,实打实的动作戏。

而且由于剧集配置,《雪中悍刀行》的一切表现都会难免直观跟即将会出第二部的《庆余年》相比。同样在小说中用玄妙的描写自创了一些列的武学境界的描,而且《庆余年》并不是一部有着“武侠”标签的作品,但《庆余年》对于打戏的利落处理,是其“爽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助推中期戏份节奏的重要元素。

“慢动作”武戏直接把《雪中悍刀行》节奏拖慢了。在白狐脸旋转落地的三分钟内,不少本来就开着倍速打算观望一下的观众的耐心也被耗尽了。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文戏还是过得去的,跟《庆余年》类似,一开始,《雪中悍刀行》的剧情也同样是“回家”,前者的悬念是“赐婚”后者的悬念是“刺杀”。也许是为了让电视剧的看点提前,《雪中悍刀行》也同样加快了剧中主要角色的登场进度。在第二集时便把小说中相对更加靠后登场的角色如陈芝豹、禄球儿用一场“钓鱼戏”钓了出来。

对于不熟悉小说的观众来说,不停让新人物登场更便于之后的剧情推进,同时也突出“群像”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小说粉丝来说,这是一场快速劝退信号。2015年完书,在等待改编的6年里,小说粉丝曾对于《雪中悍刀行》的主角有过大量的想象,并在互联网的广泛讨论中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已经有了一个想象的样本。

而在前三集的快速过完角色后,却发现除了男主角和男主爹之外,所有的角色都能被挑出不是。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编辑部特评

实际上,对于粉丝来说,并没有完全完美的选角色,也无法实现完美的改编。《雪中悍刀行》的口碑下滑,也有早期造势过大,导致期望过高的原因。

在经历过新片发布会、预告片等超饱和物料的多重洗礼之后,太多人都期待《雪中悍刀行》从最开始就能吸引眼球。但实际上,无论是《大宋少年志》或是《庆余年》,以总集数为基准,都不是在剧集最初就开始全面发力,而且草蛇灰线,扎实铺垫,再中期引爆。还是以《庆余年》为例,第六集,小范大人也才刚刚回到范府,大人物也都还没出场。

而越比较就会发现越类似的《庆余年》与《雪中悍刀行》,与其说是改编或演员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男频小说所谓“庙堂”或“江湖”的有限格局。至于王倦这一次会不会突破实现男频改编的新突破,还要看剧情发展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