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长平之战前,秦国制定“半韩”战略,占领韩国一半的领土,即攻占韩国上党郡。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韩国的地形像一个葫芦,上下两头大,中间小。秦国计划猛攻韩国中部狭窄处的各要塞,最后攻占中部的大城野王城,将韩国分割成都城新郑所辖区域和上党郡南北两块土地,这样一来上党郡就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然后再迫使韩国将上党郡这块大蛋糕拱手送上,秦国就能占领一半韩国的领土。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河内郡的核心城邑野王城。野王是丹水与沁水汇流之地,秦军攻占这里,不但将河内郡全部拿下,而且彻底切断韩国本土通往上党郡的水上通道。

连续三年,战国第一名将武安君白起,疯狂攻打韩国中部要塞,终于将韩国一分为二,完成“半韩”战略最艰难的一步。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但是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拒绝投降,誓与秦军对抗到底。在韩桓惠王“紧逼”之下,冯亭做出一个上上之策: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此举点燃了战国最大战役,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赵国接收上党之后,立即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勇将廉颇亲自挂帅,十余万大军开赴上党(后陆续增兵)。

赵国大军开进上党,但见旌旗蔽野,剑戟横空,人如猛虎,马赛飞龙,不战而得上党郡剩下的十七个城邑,赵军将士心情愉快。

赵军在上党的部署,集中在东上党这个地缘板块,由于北上党的屯留并不需要直接面对秦军,东上党的长平就成为赵军主力部署地点。此后的长平之战,就是围绕长平这个板块而展开。

现在我们来看看赵军在长平的部署: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公元前262年,由于武安君白起年老多病,秦昭襄王令秦军的二号人物,还在河内郡的左庶长王龁[hé]整顿军马,攻打原韩国上党郡。

秦军如果从“3白陉”方向发起攻击,将面对赵军西部的空仓岭防线。空仓岭,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岭,山体石质,岭高陡绝。这道山岭从北向南蜿蜒八十余里,岭中央有一道横贯东西的峡谷陉口,很早之前韩军就因地形建造了高平关。

高平关险峻异常,南面是峭壁,北面是陡涧,唯中间峡谷贯通东西。这道峡谷东西长约一里,南北宽约两里,是赵军咽喉要害之地。

高平关的东面,赵军裨将赵茄构筑两座鄣城,与高平关形成犄角之势,随时可以支援高平关。

为什么在雄关的背后,还要修筑两座鄣城?因为高平关规模不如函谷关、武关这种要塞,可容纳的军士仅五千上下,一旦战争开打,可以由两座鄣城的将士来替换高平关上的伤亡者。

高平关的这个弱点,被敏锐的王龁发现,并为此制定了一个战术。

王龁令秦军一部原地营造声势,然后统领主力从河内郡迂回到河东郡,再从“3白陉”登上太行山,最后攻打高平关。

秦军中军大帐,王龁踌躇满志,召集一干大将,高声训话:“好男儿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将军们个个热血沸腾,高呼“踏平赵国”的豪言壮语,大帐四周挂满上党郡的野兽毛皮,豺狼虎豹都有,它们一个个阴森地看着这群激动的人类,知道一场大战便要开始。

赵军方面,赵茄发现秦军从西部发起进攻,于是亲自坐镇高平关,针尖对麦芒。赵茄出现在战争第一线高平关,让赵军士气大振,人人慷慨激昂,欲与秦军决一死战。

可是赵茄却没有想到,秦军此次攻打高平关,并不是先锋部队,而是王龁的主力军,人数是赵军的几十倍。

当秦军漫山遍野发起凶猛攻势的时候,赵茄意外地被流矢击中身亡。群龙无首,短期内对关上的赵军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王龁锐眼马上就看出高平关上的异样,他哪能给赵军以喘息之机,立即下令不分昼夜地轮番攻击。赵军主将廉颇还来不及派人接管第一道防线,高平关便被秦军攻克,关上五千赵军全体壮烈殉职。

从高平关开始,赵军防线依次是高平关、二鄣城、光狼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如今高平关告破,后面的二鄣城、光狼城并无险峻山脉依靠,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赵军南线的长城防线,也很有可能会被秦军从内部瓦解。

此时廉颇趁秦军休整之机,将南线的赵军全部调回丹河东岸,放弃第一道防线,固守第二道防线。

王龁当然很清楚廉颇的意图,他下令所有能站着的士兵,都进一步向东挺进,以图在赵军撤退之时扩大战果。

为了让南长城两万赵军能顺利撤退到丹河东岸,二鄣城和光狼城的赵国守军,根本就没有撤退的打算,他们视死如归,一直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几个月之内,王龁统领的秦军连续获胜,廉颇统领的赵军丢失上党郡丹河以西所有领土,折损一个裨将赵茄和六名都尉,阵亡将士超过三万人。

廉颇在丹河以西只驻扎几万人,因此这次损失赵军还扛得住。更难能可贵的是,廉颇在连续失利的情况下,在丹河东岸组织赵军第二道防线,将秦军挡在丹河不能再东进。

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以丹河为界的对抗,从公元前262年持续到公元前260年。赵、秦两军不断增兵,秦军总兵力约五十万,赵军则超过四十万。双方陈兵九十万,让其他诸侯国汗颜。赵孝成王和秦昭襄王都想早点决出胜负,两国已经被这场旷世持久战拖得不堪重负。

长平之战,廉颇是如何布置防线的,有漏洞吗?

持久战有什么危害呢?由于双方各有几十万大军不能离开上党郡,而军队每日消耗大量军粮和物资。这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滞后,商业萎靡,百姓苦不堪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丈夫或者儿子在军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赵国农业根基不如秦国,北方五原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面积占赵国一半,却没有农耕,不能提供粮食。平日这些地方还要从中原各地调粮,因此赵国不得不从他国高价购入粮食,造成国库空虚,赵孝成王苦不堪言。

如果秦赵两军在丹河两岸再耗上三年,秦国会被耗穷,赵国会被耗垮。

长平战场,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赵军丹河防线,韩王山的一座山峰之上。

赵军统帅廉颇坐于巨石之上,雄伟如山的体型,与那巨石,那山峰,那夕阳,魏然一体,他在赵军中的威信有如定海神针。廉颇目光俯视对岸秦军连绵数十里的营垒,陷入沉思当中。

廉颇望着对岸的形势,依稀飘扬的黑色大旗,始终找不到秦军的破绽,心中涌起一丝不安。赵孝成王数次派人来催战,廉颇屡次违抗出战令,感到命运身不由己,心中忐忑,他和赵军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