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吕伯奢全家,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吕伯奢的不怀好意?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故事语出《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途中被陈宫所救,两人一起投奔父亲曹嵩的好友吕伯奢。

杀吕伯奢全家,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吕伯奢的不怀好意?

吕伯奢一家热情款待曹操,但曹操却因为听见隔墙的磨刀声,怀疑吕伯奢一家将加害他,先下手为强把吕家老小全部杀死,连刚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不放过。

陈宫看不惯曹操的行为痛骂曹操,曹操此时说出那句经典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杀吕伯奢全家,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吕伯奢的不怀好意?

《三国演义》里这场吕伯奢全家灭门血案,无疑把曹操奸诈、猜疑、残忍的性格暴露无疑。可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跟《三国志》有很大的出入,那么曹操究竟怎么杀吕伯奢一家,为什么要杀?

杀吕伯奢全家,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吕伯奢的不怀好意?

有趣的是,遍查《三国志》正文,并没有吕伯奢;但这不代表曹操没有杀人,因为有三个史料谈到了此事。这三大史料大致可以归纳成两种说法:

《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语》认为,吕伯奢一家热情招待曹操,但因为曹操多疑,结果惹祸上身,反遭灭门之祸。

《魏书》认为,吕伯奢一家不怀好意,打算杀人越货,曹操被迫自卫杀人。

杀吕伯奢全家,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吕伯奢的不怀好意?

到了《三国演义》,罗贯中直接把《世语》和《杂记》的资料改编,加工说吕伯奢是曹嵩的结义兄弟,与曹操见面后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骑驴去买酒,曹操听到隔壁磨刀声,疑心生暗鬼,就这样杀了吕伯奢一家,并且连外出回来的吕伯奢都不放过。

面对陈宫的质疑,更把《异同杂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改编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极力渲染曹操大奸大恶的反派形象。

杀吕伯奢全家,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还是吕伯奢的不怀好意?

事实上,陈宫捉放曹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放了曹操是中牟县的无名县令,陈宫和曹操相遇,是在曹操被迎为兖州牧后,曹操根本不需要跟陈宫交代。以曹操的个性来说,杀了就杀了,又何必特意辩解。

更何况《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语》类似今天的小报媒体,记载的是有趣的八卦,因此曹操杀人,自然是越有爆点越好。所以,笔者个人认为《魏书》指吕家见财起义,曹操自卫杀人这个说法较为合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