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包拯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一生清廉为官,正直无比,为老百姓做过太多的好事,留下一世英名。为了让后人更好的了解他,他的事迹也被拍成了很多电视剧、戏剧等,这使得包青天的伟岸形象也一直流传至今。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个有关于包拯断案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在包拯的当官生涯中,因断案能力强,所以帮助老百姓们破了许多的案子,惩治了很多的坏人,因此被老百姓们称为了“包青天”。而其中,最出名的要属这桩盗割牛舌案了。包拯在考中进士后,被派到了天长县做了一个县令。某天,他正在大堂处理公务时,突然听到有人击鼓喊冤。
包拯命人将申冤的人带到堂上,经过了解,才知道申冤的人是个农夫,他声称自己耕地的牛被割了牛舌,并将割了的牛舌递上前来。包拯查看了下牛舌,便问这个农夫是否有仇家,农夫摇摇头说没有。后又说,自己的耕牛因此无法进食,他只能将它杀掉。但是,按照当时宋朝的法律,杀死耕牛就是犯罪,农夫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牛活活饿死,实在是左右为难。
对此,包拯便吩咐老农回去把牛杀了。老牛虽然心里害怕,但是县令大人都这么说了,他还是回去照做了。结果第二天,便有个人来告状,称自己的邻居杀了牛,违反了宋朝的法令。包拯却立即下令:把他抓起来,他就是割牛舌的凶手。此人不服气,质问包拯:你凭什么这么说?包拯冷笑一声:你割牛舌的目的并不简单,就是为了逼人杀牛,如今牛被杀了,你自然会第一时间跑来报官。
此人大惊失色,这才认罪。而闻讯赶来的老农看到此人,才认出了是自己的邻居,因为前几天他家的牛跑到了自家田地里,他骂了几声,赶走了牛。却没想竟然被他怀恨在心,才有了这个举动。而聪明的包拯也没有第一时间打草惊蛇,而是假装落入了凶手的圈套,才引凶手主动现身。而经过这桩案件,包拯善于断案的名声,也在当地被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