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巾军起义后,曹操为何能快速组织军队?眼界格局比别人大

东汉末年,汉灵帝病逝后天下大乱。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董卓入都洛阳,废少帝,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又杀太后和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无奈董卓的西凉军马兵强马壮,又肆意妄为、作恶多端,都城官员敢怒不敢言。彼时曹操任典军校尉,因为不愿与董卓合作,便改名换姓,逃亡到陈留。

汉家衰微,董卓逐步称帝的野心天下人皆知。有识之士都恨不得诛杀董卓,匡扶汉室,曹操也不例外。曹操自幼博览群书,二十岁便举孝廉,入都为郎,为官公正、法令严明,治理过的地方无不政教清明,他又曾清缴黄巾军,颇有军事才能。他忍受不了董卓倒行逆施的行为,立志除国贼、复兴汉室、匡济天下。他逃往到陈留后,变卖家产,招募族人乡勇,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准备讨伐董卓。

黄巾军起义后,曹操为何能快速组织军队?眼界格局比别人大

打算讨伐董卓的不止曹操一人,但不是所有人真心为复兴汉室而讨伐董卓。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曹操不惜代价组织义军,又冒险突进,以弱攻强,袭击董卓的行为,足见他对汉室的忠诚。这符合曹操从小受到的拥护皇权的正统教育,是他的初心,也是赤子之心。

公元190年(献帝初平元年),关东诸郡起兵讨伐董卓,袁绍为盟军盟主。曹操率所部入盟军,为行奋武将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留守洛阳。曹操急于救汉献帝,又天真的以为盟军各部都像他一样,是真心为汉室效力,以为盟军会配合自己行动,曹操于是引军西进,到荥阳汴水(今荥阳西南)时,遭遇董卓军队。董卓的凉州军骁勇善战,曹操孤军奋战,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退兵酸枣。

黄巾军起义后,曹操为何能快速组织军队?眼界格局比别人大

曹操所部军队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不改扶救汉室的初心,建议躲避董卓锋芒,打持久战,盟军各部把守要地,再分兵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只不过曹操还没明白盟军各部各自心怀鬼胎,大部分人不是真心为汉室效力。曹操的建议自然无人响应。

讨董盟军最后作鸟兽散后,曹操手上只剩残兵败将,他思想很受触动,逐步改变了先除国贼,再迎汉帝的急切想法。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杀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为兖州牧。曹操暂时有了立足之地,他与鲍信合兵进攻黄巾军,鲍信战死。曹操设伏,与黄巾军昼夜作战,大胜,收编降兵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实力大增。与此同时,长安局势变动,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叛乱又火并,王允被杀,吕布战败东逃。

黄巾军起义后,曹操为何能快速组织军队?眼界格局比别人大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攻打徐州(治国,今山东望城),意图向东南扩充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曹操粮尽退兵,第二年夏天,曹操再征徐州,攻打到东海,所过之地大肆杀戮。此时陈留太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入兖州。造成曹操能掌握的城池只剩司马荀彧坚守的邺城、寿张县令程昱坚守的东郡的范、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的东阿。形势异常危急,曹操有覆灭危险,他回兵攻打吕布坚守的濮阳。两军相持百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退回邺城。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再战吕布,大胜。吕布逃亡徐州,投靠刘备。由此,曹操从数千士卒起家,一心复兴汉室,转战多地,历经六年九死一生,终于拥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并肃清内部威胁,站稳兖州之地为日后壮大打下基础。

编辑/玄一,配图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