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晋时期的八王内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咬狗

文/木偶

本文为木偶老师新作《魏晋南北朝,大乱三百年》的第05篇,连载日期为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篇,欢迎各位读者"找茬",你可以用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你的观点。

八王之乱从过程来看,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如果司马伦没有进行称帝这波神操作,可能其他诸王还没什么理由反他,因为从明面上看,他是诛灭妖后的功臣,但人蠢起来简直无可救药,一旦称帝,所有政治合法性荡然无存。皇位既然你摸得,为什么我就摸不得,伴随着这一想法,地方上的司马诸王开始了击鼓传花的大乱战。

首先跳出来的是之前捕杀贾后有功的齐王司马冏,他是司马昭次子司马攸的儿子,名字取得很有喜感,但囧字古意是很正面的,意为光明。

西晋时期的八王内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咬狗

司马冏因为不满司马伦的封赐,又觉得有机可乘于是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公开反叛。此时,三王控制的地方都是要冲,分别是许昌、邺城和长安。司马颖是司马炎的十六子,司马颙的辈分高一些,是司马懿三弟司马孚的孙子,算是叔辈。而之前挂掉的司马亮和现在胡闹的司马伦两人辈分最高,是爷辈,所以八王之乱真的很乱,爷叔孙四代同堂,可谓老少咸集,乱作一团。只能感慨,司马家的男儿们个个都是种马,太能生了,也很有可能是太能生,把基因搞突变了。

总之司马三王囧、颖、颙举兵讨伐司马伦,而司马伦此时手握禁军重兵,实力明显领先。战役刚开始,司马伦部接连获胜,但司马伦却整日担惊受怕如惊弓之鸟,天天干的尽是又是去祖庙烧香又是跳大神又是让人在山上装神弄鬼,而他的手下也都畏敌如虎无心恋战,结果在颖水之战中,手下两员大将在实力完全占优的情况下,与司马冏轻兵接触,便迅速溃败。一时间,军心大乱,人人自危,而本不占优势的司马冏抓住机会纵兵攻击敌军各部,全部击破,河北大败。

西晋时期的八王内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咬狗

就在司马伦、孙秀之流惶惶不可终日之时,一名名叫王舆的将军突然反叛,率领该营七百多士兵从南掖门直攻孙秀,将其捕杀,随后他又率军尽数捕杀司马伦同党,一夜之间,司马伦沦为孤家寡人。王舆控制了司马伦后,让他颁布诏令说:我为孙秀等所误,以怒三王,今已诛秀,其迎太上复位,我归老于农田。王舆遂派兵士将司马衷从金墉城迎归,沿途百姓高喊万岁,而司马伦和几个儿子被囚金墉城。

自从金墉城在司马炎时期修好后,可谓一直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司马伦伏法后,曾经与他一起诛杀贾后的梁王司马肜上表痛斥其作恶多端,理应正法,最终司马伦被赐金箔酒,落得跟贾南风一个下场。临死的时候,司马伦羞愧难当,以衣巾遮面,连声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西晋时期的八王内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咬狗

八王之战的第三阶段以三王讨伐胜利司马伦自毙告终,双方交战仅仅六十余天,损失兵力高达十余万人。

有人会问了,明明是三王起兵,怎么仗都被齐王司马冏一个人打了呢,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司马冏离司马伦最近,自然首当其冲,况且仗知道了两个月。

司马伦死了,司马衷重新当上了皇帝,司马冏当居头功独揽大权。

但就像权力有诅咒一样,司马冏独揽大权后,也开始居高自傲,不可一世,沉溺酒色,重用亲信,俨然第二个司马伦。而他也继续发挥优良传统,也来了一把神操作,那就是他没有立已故太子司马遹的儿子们为太子,而是选了一个并非直系的宗室幼子,这一把神操作,让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姗姗来迟,没能抢得头功的司马颖和司马颙有了再次起兵的借口。

西晋时期的八王内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狗咬狗

这次带头的变成了河间王司马颙,按血缘关系来说,他的爷爷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就是波叔电视剧里对郭照一往情深的那个),到他这里,他已经不算是司马懿这一枝血脉的嫡系,关系算是比较疏远了,他能当上王爷,完全凭年轻时候他的贤能。他还是比较聪明的,起兵反司马冏的时候,为了给自己壮胆,制造声势,号称率军十万,并与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一起共赴洛阳。

看到战斗檄文后,轮到司马冏惶惶不可终日了,但躲是没用的,还是硬着头皮打吧,先打谁呢,看了一眼地图,正好看到长沙王司马乂正在长安,而且实力最弱,于是本着实在捡软的捏的态度,司马冏决定先打司马乂。

这是一个会让司马冏后悔终生的又一神操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