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洛阳的古墓群,在民国时期遭到盗掘,多达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

一、北邙山墓葬群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这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佺期写的一首古诗,诗中,沈佺期借北邙山上埋葬的历代名人,抒发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感慨。北邙山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北部,黄河南岸,乃是秦岭山脉的余脉,东西横亘三百余里,总共三十峰。不过,北邙山既无胜景,也无幽趣,然而,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山,却是诸多王侯将相的埋骨之地,就连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发出“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的感慨。

这个洛阳的古墓群,在民国时期遭到盗掘,多达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

北邙山墓葬群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以及北魏四代的帝陵以及名人墓,面积多达750平方公里,根据史料记载,北邙山地区的东汉帝王墓有:光武帝陵、安帝陵、顺帝陵、冲帝陵以及灵帝陵,曹魏帝王墓有文帝陵,西晋帝王墓包括宣帝陵、景帝陵、文帝陵、武帝陵以及惠帝陵,北魏帝王墓包括孝文帝陵、宣武帝陵、孝明帝陵以及孝庄帝陵。除此之外,蜀国皇帝刘禅、南唐后主李煜、百济国的扶余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秦国宰相吕不韦都埋葬在北邙山,可见,北邙山上的墓葬可谓是“群星璀璨”。

二、北邙山古墓缘何多?

那么,北邙山上的古墓为何这么多?事实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黄河渡口下,北邙山下路。但见冢累累,无地栽松树。”从汉代以来,北邙山就是达官显贵、名人骚客向往的埋骨地。北邙山之所以会成为大墓地,与洛阳的强势地位紧密相关,在中国的七大古都名城中,洛阳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洛阳在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城市居民超过百万之巨,这放在今天也是一个不小的城市。洛阳是中原大地的王气所在,而北邙山紧邻洛阳,自然也沾染了王气,人们都想要葬在北邙山,共同见证洛阳的繁荣。

这个洛阳的古墓群,在民国时期遭到盗掘,多达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

其二是因为北邙山的风水极佳。北邙山北靠黄河,南望伊阙,地势高,视野相当开阔,在古代的风水学中,依山傍水就是绝佳的风水,山意味着沉稳,水象征着灵动、变通,依山傍水的组合,表示墓主人死后可以驾驭天地万物,享受无限荣光。除此之外,北邙山地区的土层非常深厚,土壤也相当紧实,非常适于安葬墓穴,所以北邙山才会成为热门的安葬之所。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旧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由此可见,到唐代的时候,北邙山上到处都埋了人,即使用黄金也买不来一块墓地。

三、一条铁路引起的盗墓之风

不过,也正因为北邙山的墓葬群极其庞大,也引来了大量的盗墓贼。在古代,由于人们比较封建迷信,他们认为墓地里的东西都是不祥之物,所以很少有人盗墓,就算是被雨水冲出来的陪葬品,人们也不会带回家,所以北邙山的墓葬群保护得非常好。事实上,北邙山墓葬群真正开始遭到破坏,还得从清政府修建汴洛铁路说起。那是1905年,当时清政府从比利时一家公司借款修建汴洛铁路,当铁路修建到北邙山南麓时,一些古墓被发掘出来,起获大量的陪葬陶器,外国专家对这些陪葬陶器非常感兴趣,于是便寄回了国内,顿时在欧美市场引发了轰动。欧美的收藏家对这些中国古代陶器爱不释手,用高价收购,外国商人们见有利可图,便来到北邙山地区“重金求购”。

这个洛阳的古墓群,在民国时期遭到盗掘,多达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

当时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根本就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他们不知道这些陪葬品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单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到处寻找古物,卖给外国商人。一时之间,北邙山地区的农民纷纷出动,大量的古墓遭到盗掘,陪葬品也被搜刮一空。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多都被外国人买走,当时著名学者罗振玉先生都为此感到非常痛心。尤其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文物的价格被推高,盗墓之风也越来越猖獗,据统计,当时以盗墓为生的人,就多达万人。值得一提的是,洛阳铲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发明的。人们挖出玉器、铜器之后,便用箩筐装、马车拉,大量的文物流向海外,时至今日,欧美、日本的博物馆中仍然收藏着大量的北邙山出土的珍贵文物。

这个洛阳的古墓群,在民国时期遭到盗掘,多达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

1948年,解放军进驻洛阳,洛阳宣告解放,持续四十余年的盗墓行为才得以终结,当时人民政府发布了公告,严禁进行盗墓行为,否则严惩不贷。不过,虽然北邙山地区的盗墓宣告结束,然而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据统计,北邙山地区有多达5万座古墓被盗,出土的文物多达50万件,其中有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更让人痛心的是,盗墓者在取走文物之后,往往会大肆毁坏墓中其他可能更有价值的文物,甚至连壁画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四、结语

北邙山墓葬群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虽然它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是它仍然承载着华夏子孙的精神与气节,我们必须加以保护。时至今日,不少建设单位置文物保护法于不顾,对古墓进行破坏,相关的管理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