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情不是买卖,也不是游戏

近年来,盲盒迅速在年轻人中风靡,从最初的玩偶到口红、书籍、古玩、糕点等,可谓“万物皆可盲盒”。今年夏天开始,“脱单便利店”在上海、成都、郑州、苏州、兰州等多个城市出现。店铺售卖脱单盲盒或胶囊,花几十元,顾客可以把个人信息存放进去,包括身高、年龄、对理想伴侣的描述、联系方式等,也可以挑一个瓶子拆开,获得另一个人的信息。除非顾客自己要求“下架”,店家不会清除已被拆开过的盲盒。

“脱单盲盒”的卖家已经不止于仅仅收集微信号等简单的个人联系方式,在社交平台的小程序中,有的还会要求玩家在投递时填写年龄、城市、星座等涉及更多个人隐私的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随之而来。

甚至于,有人会在盲盒里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有人则会故意不留或留下错误的联系方式,还有人为了恶意报复某人,将对方的联系方式存入盲盒。不少店铺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并不要求顾客填写敏感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而盲盒内信息的真实性,也要靠顾客自己去核实。因此,盲盒会带来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极少数是惊喜,更多的是失望甚至惊吓。漂亮而时尚的盲盒装着五颜六色的心思,讲述着真真假假的情感故事。

此外,如此“速配”的相亲过程,又有几许“真爱”的味道在其中呢?盲盒脱单有风险,入局需谨慎”。 追求真爱的道路或许有千万条,但多些真诚、少些套路,多些理性、少些算计,这才是奔赴爱情的正途。

故此,针对“脱单盲盒”这一新兴业态,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强化监管,督促店主合法经营,防止某些人唯利是图而误入歧途。而年轻人在走近“脱单盲盒”时,也要保持理性与真诚,多方寻找,多加核实,冷静思考,切忌盲目,毕竟爱情不是买卖,一心指望在“脱单盲盒”里找到真爱,无疑是拿错了爱的号码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