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作者:高海拔的太阳和月亮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公历1月1日,是新年第一个欢喜佳节——“元旦”。人们利用元旦假期,或是热闹跨年,或是走亲访友,或是与家人团聚。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除了辞旧、迎新,今时今日我们心心念念的“节日仪式感”,其实在古代也是必不可少的。虽不同于现在潮流时尚的全民跨年晚会,但古人的庆祝活动也很是新奇有趣,甚至比当代还多了一丝文化韵味。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事实上,元旦这个词,是中国的本土产物,“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也就是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当然,古时的元旦并非公历1月1日。

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周朝的周历又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所有的传统节日均移至公历时间,于是公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01贺年卡

对文人墨客来说,不管过哪个节,吟诗作赋是必做之事,尤其在元旦这样的年度大节日,诗篇佳作便是他们表达心中的欢喜之情和美好祝愿的主要载体。

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却没有同诗人那般的诗情才赋,他们也琢磨出了更适合自己的拜福仪式——“贺年卡”。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贺年卡从明朝天顺年间开始流行,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亲手工工整整地写上姓名和地址。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年卡,赠予亲朋好友,既可以恭贺新年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温暖的美好情愫。没错,你们没猜错,这年卡便是贺卡的前身了。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挂历礼盒/财神新年大礼包

点击上图即可跳转购买

元旦都要到了,新春对联和虎年日历是不是也得准备起来了?将充满国潮韵味的挂历悬挂于客厅,成为家中一处色彩绚丽的风景;而这款财神新年大礼包中,既有新春对联、红包,还有日历、窗花,不管是跨年的氛围感还是过年的仪式感,都立马备足了。

02关扑

“关扑”是一种盛行于宋朝民间的博彩游戏,起初只有遇到元旦这类国家节假日才被允许开放,随其风气越来越盛,到南宋时期甚至成为了街市上天天都有的活动。关扑重在“赌”字,赌数学概率中的偶然性,也赌自身运气。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它的游戏规则很简单,顾客只需掏出一点钱来作为和商贩的赌注,然后通过掷铜板来决定胜负。关扑用来掷的铜板数量从一个到几个不等,而判断胜负的方式则是以掷出铜板出现的背面数量来决定。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锦鲤双片书签/鸿运锦鲤书签

历朝历代对于赌博的律法定制宽严不一,到了现代更是严令禁止,但是人们对于好运气的追求却是始终如一,近年来更是掀起了“锦鲤热”。鸿运锦鲤会让好运伴随,阅读会让自身学识不断增长,如此方能让未来充满无限光明。

03宫廷跨年趴

不止民间,宫廷的元旦节过得更是热闹非凡,光一顿通宵大筵便要持续10多个小时,不过大筵的“重头戏”不在吃喝,而在歌舞表演。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虽然没有我们当代的跨年类节目排场大,但那时的宫廷“歌舞趴”也称得上是不同凡响。除了美轮美奂的歌舞节目,还会安排语言类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以及鱼龙漫衍、走绳、藏人等各种杂技魔术。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元旦正值岁末寒冬,冬天和什么最配呢?那答案当然是火锅呀!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古代人吃火锅的场景

提起火锅好像很现代化。但其实古人汉代就已经吃上火锅啦。江西海昏侯墓中就发现了一件青铜火锅,模样萌萌哒,结构也很合理。明清时期,火锅普遍流行,我们现在的铜火锅和清代的火锅型制基本一致。清代文人严辰吟写道“熊熊烈火烧出天下美味,滚滚沸水煮尽人间佳肴”,还有“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足见火锅的喜爱程度,是没有古今之分的。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智慧舍得浓香型白酒/中国宴生肖杯筷组合

过元旦焉能无酒?曹孟德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生肖酒杯中倒入智慧舍得浓香型白酒,陈香幽雅、甘美爽净的白酒入喉,元旦的热闹气氛萦绕满桌,举杯提箸,才是真的畅意。

对美食的喜爱,没有时空的界限。《东京梦华录》中说:“(元旦的开封)皆煎术汤以饮之,并烧苍朮,又辟除疫疠之气。”许多人家还“用柏一枝、柿一枚、橘一枚,就中擘开,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看来古人在品食美味的同时,还表达了辟邪、盼望吉祥的美好愿望。明清时,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

国风雅韵 | 古人过元旦的仪式感也太足了吧

▲六顺世家碗筷套装/箸意五彩祥云红木筷

不管是何种节日,吃都是重中之重,备上一双寓意吉祥的五彩祥云筷,一套精致优美的隐青玲珑瓷餐具,让生活的仪式感马上飙升一个等级,与古人的精致相比,我们如今的生活也是风雅无限的。

有人感叹岁月匆匆,一年的忙碌终于结束;有人祈盼万象更新,期待新一年的福运悄然来临。对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而言,元旦既可称为一个圆满结束,也象征着一个崭新开端。

2021年步入尾声,2022年踏浪而来,希望新的一年,关注木雕君的所有人都能拥有更加精致的生活,更加美满的人生。

本周国风雅韵已奉上,下期更多国风好物,待您解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