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文化大繁荣昌盛的年代,唐代无疑是很多人都推崇的朝代,唐诗作为唐代的灵魂,经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文化瑰宝。在当时,无数出色的诗人涌现,其中就包括很多女诗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如此,她从小就聪慧过人,6岁便能赋诗,但是谁会想到她父亲却认为她以后将必为失德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今天的主人公李季兰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年代,而当时的唐诗也发展到了成熟。所以受文化的熏陶,李季兰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作诗天赋,再加上她本身聪慧过人,在6岁时她便一鸣惊人。6岁时的李季兰参加了一次家族聚会,她父亲为了展现李季兰的聪慧,便让她当众赋诗一首,李季兰也毫不怯场,她看到了窗外的景物,顿时来了灵感,便作诗一首《蔷薇诗》,其中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也让在场的人们连连叫好。
但是,李父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喜悦,反而非常生气。并辱骂道:“小小年纪便如此狡黠、不检点,长大以后肯定是个失德的妇人。”
众人对此不解,李父本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解释道:“架却是“嫁却”的谐音,我的女儿才6岁,却懂得待嫁女子的心绪烦乱,如果不好好管教的话,长大一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身为父亲,李父完美的预测了自己女儿的未来。而李季兰的人生也正如李父预测的那样,产生了很大的变动。
在李季兰10岁的时候,他父亲为了更好的管教她,将她送入到了道观中出家。李父的本意是希望借此来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一番,不让她惹出乱子。但是远离了父亲的管辖范围之后,李季兰变得更加自由,道观对于她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每天除了读经书以外,她就是作诗弹琴,等到她16岁的时候,因为道观的生活比较无聊,李季兰便和道观外的诗人们一起作诗,渐渐的有了名气。
因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所以男女之间正常的交流不会受人非议。对于李季兰这样有才的女子来说,她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每次作诗大会上她都会被邀请参加,而在这些作诗大会上,人们都渴望一睹这位才女的风华。而且李季兰的性格也非常开放直爽,她跟很多诗人都有不错的关系,其中就包括陆羽、刘禹锡等人。
李季兰还跟陆羽产生过一段感情,虽然最终不了了之,但她的名气却没有受受到丝毫的影响。当时唐玄宗已经知道这位才女的存在,巨大的好奇心驱使唐玄宗要会见这位才女一番,只不过当时赶上了安史之乱,等李季兰来到京城的时候,发现早已空无一人了。也因为战乱,李季兰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施展自己的才华,她的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谁知道多年以后,李季兰居然会和逆党扯上关系。
唐德宗在位期间,太尉朱泚在泾原镇叛军的拥护下,在长安发动兵变。谁曾想李季兰跟这个人关系密切,不仅和他时常来往,还为他写了不少赞扬他的诗歌。也正因如此,当唐德宗返回京城的时候,立马找到李季兰将她打死。要知道之前唐德宗也是听闻过李季兰才华的,还非常欣赏她,只不过李季兰这种行为已经逾越了唐德宗的忍耐底线。
李季兰的才华及她开放的性格无疑让她在那个年代左右逢源,但也正因为她的性格为她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当时的唐朝,很多有才的诗人都得不到善终,也许是因为仕途不顺,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性格原因。毕竟天才们的性格是跟常人不同的。李季兰的父亲看到了她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她的未来,或许这就是李季兰的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