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把握好我们的责任感,明确教育的尺度。只有成为一个好家长,才能够帮助我们孩子,真正把握住发展的先机。

我们接触过大量真实的家长案例,也了解到他们对于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很明显,大多数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家长的三种类型

有两种家长常见的做法就显得违背了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了。

第一种家长总是苛责、抱怨自己的孩子,使劲作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甚至经常拿别人家孩子来对比。

那么长期来看,这类家长培养出的孩子,一方面孩子很难有自信,还很有可能出现家长越作孩子越不听话,最后导致孩子的成长动力极其差的情况。

所以到最后,孩子可能根本对学习这件事本身,都丧失了基本的兴趣。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第二种家长就是觉得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给孩子一种放养的环境,自己就趁机过着滋润的生活,打打牌、打打麻将。显而易见,这也是对我们的孩子没有尽到责任。

虽然比起前面一种家长,这种家长不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原始兴趣,但其实他们也很难做好孩子学习发展的规划,最后孩子的成长也会混乱不堪。

首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从来不学习不看书,孩子肯定也不会爱上学习的。

那么孩子在性格上也会受到影响,表现的特别的任性,缺少行为规范的约束。最后孩子因为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明确的目标,得过且过,最后取得的成就也寥寥无几。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所以这两个反面例子,我们家长一定是要引以为戒的。

那么,还有一种智慧型的父母他们呢早早地学习到了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孩子成长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那么这种家长也很容易得到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孩子成长的快乐,家长也很轻松,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那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住重点,否则就会有不少家长们明明很舍得给自己的孩子做教育投资,平常也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但我们那么用心用力给孩子助力发展,要是用劲的点选错了,最后其实白白浪费的是孩子的时间和整个家庭的资源。

我们学员群当中有一个8岁的女孩,妈妈发现孩子作业总是写得龙飞凤舞,妈妈发现问题就是很着急,就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还买了很多的字帖让孩子每天练习,孩子一开始还主动要求练字,没两天就不愿意了,现在就是越来越排斥。一年的时候成绩马马虎虎还可以,但是之后明显就掉队了。直到现在,这孩子是只要让她写字、学习就觉得很累,只想着看电视。其实孩子是有风向性格特点,总是三分钟热度,学习也是会觉得没有动力。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其实这位家长已经有意识的在给孩子补充训练,但是却把关注点落在了孩子写字好坏上面。这样一来,其实孩子发展的重点,又有所跑偏了。

孩子真正需要被关注的重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三年级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积攒好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支撑他们的学习。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而在家长能够帮孩子养成的习惯中,也一定是以如何静心学习、如何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的发力点。写字根本不是这个阶段孩子学习上的重点。

如果我们还没有抓对重点,那么无疑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味地强调让孩子把字写端正,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刻板无趣的,是不以产出的结果为导向的,导致他们慢慢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等到这个时候,我们后悔就来不及了。

写字问题为什么不重要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首先我们家长扪心自问一下,孩子已经很认真写作业了,得到的结果也是老师认可了她的作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因为孩子的字不够好而吹毛求疵吗?孩子的进步难道不更值得我们的夸奖吗?

所以当我们眼睛一眨不眨,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学习,我们就很容易走入误区。孩子们应该对照他们自身的发展,去实现不断的进步。而不是让我们顽固的标准变成情绪发泄的借口。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其次,三年级前的孩子写字不工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思维比较快,落笔比较凌乱。等到孩子四年级以后,他们对自己的作业自然而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到那个时候,他们会更关注书写的规矩。

只要孩子们自己慢慢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发现孩子不仅知识巩固了、题目做好了,最后又把笔迹慢慢练出来了。

家长的三种类型,你是哪一种?教育孩子要学会抓重点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不要有一些闲操心的时候,我们更主要的还是要把孩子当前阶段的学习重点把握好。只要重点跟上了,孩子的学习一定差不到哪里去。要是重点落下了,我们未来想要补救,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