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他的名字我想大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说起他父亲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就是孙中山先生与原配夫人的孩子孙科。由于孙先生一生忙于追求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平等的革命事业,陪伴孙科的时间很少。孙先生对于孙科的教育,多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主,引导他一步步走向革命的征途。

孙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孙先生对于孙科的要求非常严格,绝对不会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可以乱来。对于孙科在工作中做得不好的地方,中山先生也会很严肃地批评他。尽管革命事业很忙,但是孙先生从来都没有放松对孙科的教育。
在孙先生的教育下,孙科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他读过的书,基本上都会留下一些小书签,书签多是写一些勉励自己的话,例如,读有用之书,养浩然之气等。也正是这样激励自己的方式,孙科读书的好习惯一直保留到他晚年时期。到了晚年的孙科,坐在靠椅上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这都是得益于他少年时期养成的好习惯。
孙科四岁的时候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他和祖母一起去了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在这里,孙科学到了许多他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孙科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哲学家,他们在孙科的成长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孙科听从了一位法国哲学家的建议,要想在思想上取得进步,不仅要读自己国家的著名书籍,同时也要多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学著作。这样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孙科读完了学校发给他的书之后,就觉得应该去和不同阶级的人交朋友,这样才能多方面,多层次地去了解更多人的思想。后来孙科又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学士学位,在这期间,孙科努力学习,又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和荣誉法国博士等学位学历。
1907年,孙科成为了同盟会中的一员,并且担任了《自由新报》和《大声周刊》的编辑和城市记者。孙中山先生看到儿子这么能干,非常的高兴。不过由于工作的原因,孙先生和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交流,更多的时候是以书信的形式和孙科进行沟通。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
1912年,孙科与一位名叫陈淑英的女子在美国结婚了,婚后两人一直长期定居在美国。一年后,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妻子生下了一个非常可爱的男孩。孙中山先生听说自己当爷爷了,也是非常的高兴,当时孙中山先生希望天下太平,于是就给他取名治平。
又过了一年,孙中山先生又有了第二个孙子。当时孙科和孩子的祖父希望国家应该谋求更大的发展,所以给孩子取名治强。孙科夫妇当时在美国主要是学习有关革命的知识,并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加深对革命的理解。
1917年孙科回到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的秘书,从事文职方面的工作。后来也做过了国会参议院的秘书工作,以及《广州时报》的编辑工作。在这期间他认真工作学习,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中还有文章在《都市规划论》和《广告心理学概论》上面发表过。
孙中山先生也一直关注着儿子的成长,对于他写的这些文章,中山先生都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并且给予肯定。对于一个独立自主,在思想上积极谋求进取的进步青年,孙先生心里感到很欣慰。
孙科在广州参加革命工作的时候,国民党内部有许多的老一辈的人物都建议孙科去当广州市长。但是孙先生并没有因为孙科是自己的儿子就偏袒他。孙先生认为孙科虽然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但是毕竟是刚刚进入社会,而广州市长这个职位是行政职位,并不适合刚出社会的孙科。
不过,过了几年之后,由于孙科的突出表现,国民党内部高级领导高度认可他,在这几年里,孙科也积累了不少的行政经验,这才当了广州市长。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后期战争年代,孙科为广州的经济恢复发展以及财政上的筹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8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内形势好转,基本上完成了明面上的统一。这个时候,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搞建设。孙科提议如果人们仅仅只是忙于革命而忽略了建设的必要性,那么就失去了革命的价值。
在各大会议上,孙科呼吁国人要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如此,孙科亲自带着胡汉民等人前往欧洲学习英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相关经验,并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借鉴回国。孙科不仅为国家改造创新理论基础,而且也为交通领域的教育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1929年孙科辞职了,他在任时期,广州财政问题弄得他焦头烂额。当时他和汪精卫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主要是为了抗衡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不过,这也让孙科和蒋介石越走越远。
1932年,孙科大力吹鼓立宪制度的优缺点,这个提议首先就遭到了蒋介石的反对。不过由于孙科的身份和地位,国民党内部还是很尊敬他,他依旧担任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后来中苏文化协会成立后,孙科被选举为首届会长。后来,孙科为国际之间的联合抗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代表中国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苏商务条约》等等。
1946年,由于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科加入了蒋介石的政策阵营。1947年,孙科担任国民政府副主席,蒋介石一直支持他担任这个职位。1948年孙科竞选副总统失败,只能出任行政院长。1949年3月之前,孙科一直忙着筹备自己的内阁力量,
但是当时的国际局势不稳定。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失败后,孙科率领国民党一些重要官员迫使蒋介石下台,同时发展自己的内阁实力。
不过,这些都是泡影,很快他就被人民解放军给集中包围起来了。在和谈过程中,孙科表示自己这么做都是希望国人能够早日迎来全面和平解放。
1949年,孙科因为政绩不佳,加上失去了蒋介石的支持,导致李宗仁决定剥夺他手中的权力。等到蒋介石决定前往台湾的时候,也没有带上孙科。失去了工作的孙科,可以用囊中羞涩四个字来概括。
1949年,孙科将国内的不动产变卖之后,前往了外国。在法国居住一段时间后,他又带着全家人到了美国。当时许多美国银行家推举他担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的董事长。这对于孙科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可是当时他被检查出了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高血压等疾病。
1954年,孙科不得不卖掉一些收藏品以换取生活费。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孙科的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后来,当孙科回忆起他的过去时,他说当他倒下的时候,他就像秋天的树叶一样。风朝哪个方向吹,他只能朝哪个方向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