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名媛是一个和底层女子永远绝缘的词,因为能跟这个词挂钩的女子,首要就是家境优越,民国名媛诸如唐瑛、陆小曼,都出自资产丰厚的书香世家,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这两位都不差钱的女子,一个能子孙环绕安稳终老,一个却靠情敌接济穷困而亡,后者说的自是陆小曼,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却不相助,竟至于让她到这种地步?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事实上陆小曼娘家并没有不相助,只是到最后实在“助不上了”,为什么这样说?还得从头讲起——1903年陆小曼出生在江苏苏州,他的父亲叫作陆定,陆定小时候聪慧,长大后有想法,当然也更会赚钱,不仅参加过中国同盟会,后来还担任财政司长、赋税司长,到最后成为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始人。

有这样一个父亲,就可以看到在关于陆小曼的资料上,明确写着一行“1909年,随母亲赴北京依父度日”,不过“依父度日”的陆小曼并没有受到嫌弃,因为陆定先后生了9个孩子,却只有陆小曼活了下来,陆小曼就成了掌上明珠,陆定送她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给她请外教,将她打造成才华出众的女孩。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家庭培养女孩,倒不是为了让她们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是想让她们在将来的婚姻市场中,有更多可以提升竞争力的筹码,陆小曼也没有想那么多,诸如女性意识之类,她老老实实接受这些教育,是因为她享受这些教育给她带来的荣耀,她也运用得很好,1920年就风靡整个北京社交圈。

时机成熟之后,陆定就为陆小曼选了一位绝佳的未来伴侣——王庚,王庚真的太适合陆小曼了,陆小曼一辈子不知道苦,不知道什么是被拒绝的滋味,王庚虽家道中落,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文武双全的陆军上校,这样的一个人他能帮陆小曼吃完所有的苦,自然也不会拒绝陆小曼所有的要求,是适合菟丝花陆小曼的玻璃罩。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1922年他们结婚之时,陆家还处于鼎盛时期,极尽铺张之能事,王庚又有十分强劲的关系网,所以当时是觥筹交错、傧相众多,媒体挤满了左右,闪光灯响得像鞭炮,而结婚之后王庚虽忙,但从来没有阻止过陆小曼出去玩,出去撒钱,否则也不会让陆小曼在这时候遇上徐志摩,让两人在自己的家中日久生情。

最过分的是这两人日久生情,还叫王庚无意间看到了两人的信,以至于王庚和陆小曼大吵一架,本来王庚想着就当没发生过算了,徐志摩却故意组了一场饭局,叫一干人等说自由啊爱情啊,起初王庚还不知道这一桌饭的意义,酒席过半才明白过来,不得已才用他最后的绅士风度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的幸福干杯!”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1925年陆小曼宁愿打胎也要和王庚离婚,王庚放手,陆家人毫无办法,而这也成为陆小曼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其后不能不说她的生活江河日下,因这场婚姻她失去了王庚以及王庚的所有关系网,王庚虽终身未娶,也多次为她说好话,但不会再对她伸出援手从而自取其辱,王庚的亲朋好友自然也看不起婚内出轨的她,亦不再往来。

另一方面徐志摩是让张幼仪打胎,强逼着和她离婚后,没两年才同陆小曼结婚的,而徐家从始至终更为满意张幼仪,对陆小曼完全无感,也彻底对徐志摩本人失望,所以他们结婚,徐家不愿意给一分钱,甚至徐家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到场,也没有任何一位亲戚送上祝福,毕竟心中都对此暗含着几分鄙夷。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除以上这些之外,梁启超也被他们得罪了个干净,三观很正的梁启超多次表示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忠不义,曾经在书信里就明明白白写:“我又看着他找到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她能有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于是虽作为证婚人,却没有给他们的婚姻送上祝福,而是骂了他们一通。

更重要的是陆小曼家中也大不如前,毕竟那时候局势就是复杂多变,陆定的身份注定他有高有低,加上陆小曼这一系列事件,对于陆家在上流社会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何况他们结婚后没有多久,也就是1930年陆定就去世了,财产一部分用于同盟会革命事业,另一部分就留给了妻子吴曼华和陆小曼,陆家已没有经济来源。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不过陆小曼一直毫无所觉似的,起初才过了几个月正常的婚姻生活,她就开始日夜出入交际场,那时候徐志摩在信里面多次写道:“你这无谓的应酬真叫人不耐烦,我想想真的气,成天遭强盗抢。”结婚几年后依然在说:“我守了几年,竟然守不着一个单一的机会,你没有一天不是engaged,我们从没有privacy过。”

没有隐私都还是其次,陆小曼始终花钱大手大脚,家中十口大衣箱,衣橱中挂满各色昂贵的裘皮,别墅里养着司机、厨师还有十几个仆人,还要吸食鸦片,就连陆小曼自己的母亲吴曼华都看不下去,和别人诉苦:“小曼买高档皮鞋,一次买5双,每个月至少花500块大洋,有时候高达600块。这个家难当,我也当不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一个月500块钱是什么概念?陈存仁在《银元时代生活史》和《文化人的经济生活》里写过,当时实习医生月薪是8块,卫生局的科长月薪都不过是30块,1块钱能兑换300个铜板,能请7个同学吃蟹壳黄、生煎馒头、茶水,然后还剩280个铜板……可想而知陆小曼的消费水平是每个月都要花上几十上百万的程度。

她还有点“何不食肉糜”,徐志摩为她奢侈的生活跑到北京当老师,陆小曼却不想离开上海,导致徐志摩不得不坐免费飞机两边赶,陆小曼却叫徐志摩不要坐,最后徐志摩不得不和她讲:“爱妻,你也知道我们的经济条件,你不让我坐免费飞机,坐火车可是要钱的啊,我一个穷教授,又要管家,哪来那么多钱去坐火车呢?”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靠张幼仪接济,可她娘家那么富有为何不相助?

正因为陆小曼一直毫无节制,1933年本就靠着徐志摩苦苦支撑着的家,在飞机撞击山体的一刻,彻底压垮了不事生产又举目无援的陆小曼,她不得不求助胡适,胡适跟徐家调解了一下,徐家才愿意每个月给她200块,但在她和翁瑞午同居后这笔钱就断了,于是就只剩下张幼仪接济她……“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古人诚不欺人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