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作者:沈凌医生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因为多种基础疾病住院的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很常见但又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问题--吸入性肺炎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在日常工作和会诊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治疗起来比较棘手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有效的预防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有一次会诊某科一位9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中上腹痛3月余,昏睡4天”入院,患者3月前因中上腹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收住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入院后行ERCP和胆囊造瘘术,术后置入胆管内支架和胆囊造瘘管,予以抗感染,护肝护胃,补液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期间偶有中上腹痛;4天前患者出现昏睡,不能对答,今至我院急诊,查上腹部超声提示:胆总管扩张伴结石;血象及炎症指标升高,予以抗感染,升压,补液治疗。

入院诊断: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三十余年,目前未口服药物治疗。7年前患者因右下肢粉碎性骨折于XX医院行钢板内固定术,4年前患者因左下肢骨折于XX医院行钢板内固定术。

入院查体:T:37.6℃,P:100次/分,R:20次/分,BP:104/74mmHg;神志昏睡,精神软,皮肤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清,肺部罗音未闻及;心律齐,心音中等,心杂音未闻及。腹部外形平坦,移动性浊音阴性,腹肌软,右侧胆囊造瘘管在位,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肋下未及,中上腹部压痛阳性,反跳痛阴性,Murphy征阴性,麦氏点压痛阴性,下肢浮肿未见,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入院时)血常规+CRP ※白细胞 16.5*10^9/L,中性粒细胞% 86.6%,淋巴细胞% 9.3%,血红蛋白104g/L,超敏C-反应蛋白 64.0mg/L;

降钙素原1.52ng/ml(参考范围0~0.5)

生化: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3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36U/L,总蛋白 62.5g/L,白蛋白 32.3g/L,尿素 35.48mmol/L,肌酐 276μmol/L,尿酸 1060μmol/L;

凝血功能4项+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11.1sec,国际标准化比值 1.0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1.5sec,凝血酶时间 16.2sec,纤维蛋白原 2.48g/L,D-二聚体 2840.0μg/L;

上腹部超声:1、胆总管扩张伴结石;2、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脂肪肝;

入院后给予的治疗:

特级护理,禁食,留置尿管,告病危;

厄他培南针1g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完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辅以硫普罗宁钠针 0.2g QD护肝、奥美拉唑针(金奥康) 40mg BID护胃;

去甲肾上腺素针 8mg微泵升压,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急诊ERCP检查结果:胆总管多发结石,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无痛电子胃镜引导下的小肠营养管置入术;

B超引导下的胆囊瘘术,但穿入了胃腔;

输新鲜冰冻血浆;

ERCP后腹部CT平扫提示:ERCP+鼻胆管引流术后改变,胆总管结石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炎改变,胆囊内高密度影充盈,造影后改变考虑;胰腺炎考虑,较前渗出略吸收。肝脏近膈顶处钙化灶或肝内胆管结石。双肾多发囊肿;左肾结石。导尿管留置。附见:双肺下叶少许炎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时候的肺部并没有明显的炎症,管腔也都是通畅的;同时胃腔的体积也是空腹状态,没有食物的潴留。经过治疗,患者的的炎症指标均有好转。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入院后体温开始逐渐下降,但是在入院第七天体温再次升高,同时出现腹胀。第10天呼吸困难加重,立即行肺部CT检查。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上图,肺部CT可见左下肺大片实变,以及左主支气管管腔内高密度影,管腔狭窄。同时可以注意到胃腔的扩大和胃内容物的潴留。

会诊过程中,了解到患者原本是半卧位的体位,不知何种原因前3天开始转成了平卧位。

总结一下患者的特点:

高龄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因两下肢均发生过骨折而长期卧床;

近三个月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史;

此次发病住院过程中,神志以嗜睡状态为主,反应迟钝;

由于胃腔内注入较多营养液,胃腔扩张,胃液潴留;

留置了鼻肠管,形成了一个胃液反流的人工通道;

体位从半卧位改成了平卧位;

以上情况都是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患者又恰巧同时具备了,因此出现了吸入性肺炎也就顺理成章了。

吸入性肺炎在老年患者非常常见,其原因包括有:

咳嗽反射减弱,对于误吸常常无力咳嗽,甚至没有一点咳嗽反应,多见于意识不清和有脑中风和脑损伤的患者;

吞咽功能下降和丧失:这类患者在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很容易发生呛咳,多见于脑中风及后遗症患者;

留置胃管:很长时间以来,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我们常常采取留置胃管的方式来避免误吸。但是留置胃管由于造成了一个人工通道,使贲门功能丧失,反而使得误吸的风险增加。目前建议是进行幽门后胃管留置,也就是将原先55cm的胃管延长到75cm以上,最好是做胃镜下引导置入。

鼻饲的管理:我们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常常担心营养不良,因此会偏向给予更多和营养液,但是老年患者的胃腔小,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注入的营养液很容易在胃腔内蓄积,增加误吸的风险。

体位的管理:在进行胃肠内营养的患者,通常需要半卧位或者端坐位,这样才能相对避免误吸的发生。但是有些患者因为多种原因改变体位,变成了平卧位,结果误吸的风险增加。

胃肠动力: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明显减弱,影响胃肠排空导致胃潴留频繁出现。所以我们要关注胃肠动力,可以从排便、排气(俗称放屁)以及肠鸣音等角度去判断。

气管插管和气切管理: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气囊上方常常有痰液,有时在拔除管道的过程在气囊放气后很容易流入气管内。还有气管切开的病人,由于水分蒸发很容易发生痰液粘滞,引流困难。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返流吸入性肺炎的防控节点,提前进行预防,才能有可能避免误吸。

如何完美制造“吸入性肺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