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米否认“双线造车” 雷军布局汽车产业链

12月13日,有消息称小米旗下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开始筹备造车,而后,小米“双线造车”的消息在网络被迅速传播。据界面新闻报道,前通用泛亚的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同时,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有汽车设计公司已经在和智米接洽,对接整车设计工作。消息人士透露:“智米的造车方向也是乘用车,首款车是SUV。”智米科技的造车业务目前与小米汽车保持独立,未看到小米行政体系对智米科技的明显支持。

小米否认“双线造车” 雷军布局汽车产业链

12月14日,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就近期“小米集团双线造车”消息发布个人微博回应:第一,小米没有双线造车规划;第二,智米是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集团不会直接参与智米的战略决策。并解释道:智米公司是一家生态链企业,出于兴趣研究电动车,因而组建了一个小团队,目前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

小米否认“双线造车” 雷军布局汽车产业链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期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包括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针对此事,王化回应:就是正常的变更。

此外,王化在个人微博中表示,雷军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相信大家还记得在投资者会上雷总欣喜的透露‘目前小米造车的各项进展,比我的预期要快。’这个信息已经表明了小米造车的工作提速。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同时,王化称,感谢大家对小米造车的关注,他们会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和大家同步造车进展。

今年4月,雷军在小米的春季发布会上,决定以全资的形式,对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行开发。首期投资100亿,计划10年投入100亿美元。9月,小米汽车实体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了北京。小米造车在快速推进,雷军先期的100亿元也已经注资完毕,雷军或许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造车上。

小米否认“双线造车” 雷军布局汽车产业链

9月,小米汽车成立之初,团队仅17人。而后不久,迅速搭建了近300人的团队。现在小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团队成员已超过500人。财报中还指出,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11月,小米宣布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都将落地于经开区,并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工厂产能分别为15万辆。

此外,雷军除了从2013年开始投资了近10家智能电动车领域相关公司外,仅仅在过去半年内,小米先后投资了20多家智能电动车领域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以及雷军个人的天使投资机构顺为创业,合计已经投资了超4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方向均涵盖整车、芯片、电池、出行、汽车后市场等领域。

根据雷军制定的计划,要在2024年推出首款车的这一年,销量就要达到10万,并且此后三年要保持每年一款推新。如此密集的市场节奏,如果是和智米进行双线布局,那么不仅将为小米开拓更多的造车资源,同时也能够让智米在产品线上与小米造车形成优势互补。

小米否认“双线造车” 雷军布局汽车产业链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小米的“双线造车”并不是指两条线上同时造车,因为造车是一个投入成本非常高的事情。目前新势力造车的主流技术路线,是集中力量打造爆款车,成功之后再去开发第二款。如果两款不同产品同时开发,精力和资源容易分散,更难取得成功。

从智米近期为造车招聘的人员来看,其目的或许是想造概念车或数字座舱。目的是把他们的生态系统、硬件设备等等移植到汽车上去。通过造概念车,来帮助车企认识他们供应的零部件等功能,以便于选用他们所开发的汽车软件、信息娱乐系统、数字座舱等,而非真正的造量产车。

在造车方面,小米已具备诸多优势。例如小米拥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众多粉丝和用户,并且具备较充足的资金积累,以及完善的软件和硬件支持系统。再加上创始人雷军自带流量和强大影响力,小米造车无论是在汽车、科技、互联网,还是新零售等多个领域都会备受关注。

但由于小米造车起步较晚,当前,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均已形成稳定格局,少了先发优势。想要从这个行业中杀出一条路,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精力,也需要投资更多成本等。并且新能源补贴政策也在退坡,等到小米汽车上市时,新能源补贴力度或许更小了,也就错过了政策的最佳窗口期。

不过总体来说,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市场格局正在转变,未来智能化、电动化等新汽车市场机会更多。小米可以针对某个细分市场或某个局部的区域市场来发力,这将有很大机会取得成功。汽车市场规模很大,商业机会还很多,小米造车的前景值得期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