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伟人曾经这样评价钱学森先生:“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可见伟人对钱学森的评价极高,而钱学森确实也为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是用最后一把钥匙打开航天事业建设之门的人,当之无愧的航天之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才才是国家最大的势力,也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在发展中的中国更是需要人才,可以说中国能够不断发展,能够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一代代优秀人才贡献的努力。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相比较现在的大好环境,在新中国刚刚创立的时候,落后的科研条件让当时许多的科研人才犯了难,而且很多人都即使有了重大贡献也是不能像现在一样公布表扬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在奉献自己,即使自己可能并不能拥有任何荣誉。

钱学森就是些头一批建设新中国的人才中的一员,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推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婉拒高薪毅然回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的信条,利己主义者大都认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可以说利益是维系一切关系的最佳利器。但是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信仰,甚至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放弃利益。

1934年年仅2岁的钱学森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之后,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留洋深造的机会,钱学森也没有让这次宝贵的机会被浪费。

不同于其他纨绔每天纸醉金迷只想随随便便混个学位,钱学森留洋之后非常刻苦地学习,用三年的时间获得了加州理工的双博士学位。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反观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有多少人是在用心做学问呢?把读研、读博当做逃避工作的挡箭牌,其中对科研的热爱又有几分呢?每天以敷衍的态度去完成实验,最后得到的成果总是平庸的。国家需要的是真正做科研的优质人才,而不是每天混日子的碌碌无为者。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毕业之后,就在美国从事导弹武器研究工作,优秀的人才总是受人瞩目的,美国政府对钱学森的评价是:钱学森至少值五个师,可见当时的美国政府是很重视钱学森的,甚至将国防事业中涉及的机密信息交给钱学森研究,钱学森专业素养之高可见一斑。

据当时留下的资料记录,美国政府十分信任钱学森,每年给钱学森开出了5万美金的年薪,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就算放到现在,也是许多人无法达到的年薪。钱学森在美国不仅高薪,而且当时的美国人都很尊敬钱学森,完全没有因为钱学森是华人而歧视钱学森。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百废待兴,钱学森作为优秀的留洋中国人立即响应了祖国的召唤,对外国的高薪毫无留念,果断决定报效祖国。“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学森这一份纯粹的爱国之心,即使放到现在也是让人动容的。

而现代不少科研人学术作假,小到大学生毕业论文代写,大到教授徇私舞弊。前段时间引发全网热议的“翟天临不知知网”一事更是揭露了学术界弄虚作假的丑恶面,学术界本应该是最纯粹的,学者应该是富有理想的,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将学术作为纯粹牟利的工具。

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只顾理想而不顾利益,但是只有拥有信仰的学者才能在学术的钻研中寻求真正的突破,而为了利益而学术的人只能成为商人。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艰难回国刻苦科研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钱学森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当他听到祖国的召唤之后立即准备回国了,但是回国之路并不好走。

钱学森在准备回国的时候,立即被美国政府控制了,限制了钱学森的自由,甚至不让他与外界联系。好事多磨,在祖国和钱学森个人的不断努力之下,美国以极其苛刻的条件同意钱学森回国:不许携带任何文献。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钱学森就这样空手回了祖国,但是这对钱学森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那些高级公式和算法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了艰苦的科研工作,当时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实验室,简陋的实验条件并没有阻碍钱学森的科研教程,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和惊人的毅力,带领着一众爱国科学家突围外国的技术封锁,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而充满汗水的路。

导弹在戈壁爆炸,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卫星划破天空,搭载着国人的希望,中国这头沉睡已久的雄狮终于醒了。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国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中国人其实一直是奉行中庸之道的,很多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会认为这样一个奉行中庸的国家为什么总是在外敌侵略的时候迸发惊人的团结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核心其实就是爱国。

无论是“抗日战争”的艰苦胜利,还是“汶川地震”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到前几个月“新冠疫情”举国同心,我们中华儿女在大灾大难面前总是能拧成一股绳,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反观外国,疫情已爆发数月仍在为戴不戴口罩争论,不禁让人反思这样的自由是不是只是利己主义者统治被统治者的一种手段。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庄严葬礼:党旗盖棺前千人送别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2009年的秋天,这位模范楷模人物在北京溘然长逝。他说“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党旗盖在钱学森的棺樽上,是党对这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肯定;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是国家对他一腔爱国之心的赞美。

北京的天空飘起了鹅毛白雪,为这位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的伟人铺路,为他送行。

“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惊寰宇,人民方傲立;民族脊梁,风雪交加辞神州,国家可安好”社会各界的人士都来吊唁钱学森先生,甚至还有自发前来的群众,在送行的路上,人们沉默不语,眼神庄严肃穆,心怀钦佩的为钱先生送别。

钱学森葬礼:病逝后北京天降大雪,三军仪仗队抬棺,各界人士送别

小结:

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爱国者。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他选择了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钱学森先生是真正心系家国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建设国家。

当白雪飘落在北京的冬天,钱学森先生回想自己一生:留学深造、刻苦读博、艰难回国、建设国家……他应该会没有任何遗憾,毕竟他的事业在中国,他的成就在中国,他的归宿也在中国,他完成了他的心愿,也让所有人都自发的钦佩这位航天之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