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钱要赚,臭味儿得散——犀评一汽-大众内饰用料

钱要赚,臭味儿得散——犀评一汽-大众内饰用料

文 / 孔鸾

家住北京的pajoe先生(化名),于2019年4月份购买了一汽-大众高尔夫,当时买的是第七代高尔夫改款车型,时至今日已过两年半接近3年的时间,但一进入车内,还有那股难闻的异味。

尤其是接送小孩上下学,小孩就会说,太难闻了,为什么要买这车呢?开着高尔夫经常出门,家人也会常常说,这车都快3年了,怎么“味道”还跑不掉呢?

Pajoe先生也纳闷了,自己当时需要一款小型代步车,但要动力好、好开出门停靠方便省事的,高尔夫是大众汽车畅销全球的产品,而且第七代高尔夫在悬架等配置上重新改进,选车的时候,就觉得有车内点儿味道,但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不少车企的产品新车售卖时都有股味道,时间一长就没了,所以没在乎。

钱要赚,臭味儿得散——犀评一汽-大众内饰用料

其实何止高尔夫,南北大众旗下的国产产品,内饰用料差,硬邦邦的塑料感,在中控台、车门前后门板都是,可以说是人人尽知,遍及几乎所有近年来推出的SUV车型,尤其如探歌、探影、探岳等售价较低的SUV车型,不信你去看看探歌,那种廉价的塑料感,让人怀疑,这是一款最低售价近16万元产品的用料,中国品牌七八万元的车恐怕都比它强多了。

其实如途昂这种大型SUV,内饰的塑料感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说内饰档次稍微好点的话,途锐进口车才可以说是。相对而言,高尔夫、迈腾、速腾等轿车产品的内饰用料相比SUV要好点。

反过来说,用料差点还说得过去,毕竟品牌摆溢价在那儿,但是如果异味不散,那么对用户健康就是不负责了。

当然,以大众汽车的品牌溢价,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其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盈利目标等多重因素,让它有自信减配,让内饰尽可能“省事”,因为大众品牌始终有庞大的销量做支撑,中国消费者还会去买。

钱要赚,臭味儿得散——犀评一汽-大众内饰用料

但是话说回来,内饰用料“省事”,成本考虑要赚钱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内饰廉价到用料发散气味不散,让人觉得太不尊重消费者,那么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好日子不会是长久下去的。

翻开资料,投诉查询,其实“劣迹斑斑”。一汽-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车型因为车内味道大的问题,没少收到投诉,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业内人人都知道。作为高档品牌的奥迪都如此,那么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减配、节省材料内饰“臭味”不散,那就应该“心安理得”了?

反观进步巨大的中国汽车品牌,虽然相比合资售价便宜很多,但是在内饰用料上,往往比较考究。因为品牌力不如大众、丰田这样的跨国巨头,内饰材料相对而言更为厚道,智能化配置齐全,反而鲜有投诉车内气味的。

中国品牌能做到的,作为全球车坛老大的大众汽车难道做不到吗?或者说,大众在欧美、在美国、在其他市场产品用料也是如此吗?一汽-大众,你真的用不起一张好地板吗?

这显然在于一个赚钱和成本取舍的考量。

钱要赚,臭味儿得散——犀评一汽-大众内饰用料

所以说,钱要赚,车内味道你得散。时代不同了,对中国消费者,你得尊重。

中国汽车市场在2010年后经历了井喷时代后平缓甚至下行已有七八年,粗制滥造的时代已经过去,近10年消费大升级的背后,一则是消费能力的巨大提升,二则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

过去十多年,人们常常谈论的车市‘淘汰赛’自主品牌能有几家存活问题不解而破,中国品牌车企反而愈战愈勇,随着中国在全球崛起而崛起,开上中国车不再是一个觉得没面子的事情。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从过去的“井水不犯河水”到“短兵相接”,中国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几欲达到5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在过去二三十年几乎躺赢的合资企业,在过去五六年纷纷遭遇难题,无法迎合中国市场的的铃木、雷诺、三菱等的合资企业难以容身,过去强势的现代汽车旗下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遭遇颓势多年来难以自拔,法系车同样面临窘境一时走不出来……

如果说二三线合资品牌因各种问题遭遇困境易于理解的话,长年领跑、雄居中国车市榜首的一线主流车企南北大众在这一轮变局中感受到的压力,应该只有德国狼堡和中国一汽、上汽的领导知道。

如果说“探岳颗粒捕捉器事件”引发的发动机排气故障、速腾断轴、变速箱等屡屡被投诉的问题是属于“技术”类不太好解决、或者需要费周折去解决的话,那么像车内异味问题,其实就是舍不舍得多付出一点成本用上好点料的问题。

钱要赚,臭味儿得散——犀评一汽-大众内饰用料

2020年,上汽大众大幅下滑达25%,一汽-大众增速也仅仅在1.5%;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也数月持续下跌,这对于长期占据销量榜第一第二的车企来说,很是罕见,尤其上汽大众的跌落引起广泛关注,人们争论不一,帕萨特碰撞门也许仅仅是表象。

时代不同了,车市大变局,中国品牌崛起,合资企业躺赢的时代过去了,那些还躺在品牌溢价光环下的合资车企,请厚道造车,尊重中国消费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