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哭闹是孩子“谈判”的一种方式

大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经常跟人协商、谈判。孩子的沟通能力有限,往往用哭闹表达意见和要求。在谈判中,经常是谁有耐心谁胜利。

孩子在婴儿时期,要求很低,一哭闹,大人往往不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往往给予满足;到了幼儿时期,孩子的要求高多了,有时觉得不应满足孩子的要求,却缺乏耐心,被孩子一哭闹,往往表示屈服。

哭闹是孩子“谈判”的一种方式

孩子找到了窍门,自然倾向于以哭闹解决问题。有些孩子还比较聪明,故意挑客人在场或不宜哭闹的场所哭闹,使父母易于屈服,百试百灵。怎样破解孩子的哭闹招数呢?

最好在孩子的婴儿时期,区别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予理会。婴儿并不固执,兴趣容易转移,只要父母不屈服于哭闹,孩子就不会养成以哭闹满足要求的习惯。

当孩子养成了以哭闹作为“谈判”资本的习惯后,怎样矫正呢?对着干可能不太好,不妨先退后进:满足孩子的要求后,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严肃地告诉孩子,他刚才做得不对,错在什么地方,以后再这样,将实施何种惩罚。

此时孩子一般能自省自愧,有过几次警告并实施过约定的惩罚后,毛病一般能纠正过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