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华全媒+|封控区里的战斗——哈尔滨抗疫两周记

作者:春河月亮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5日电(记者杨思琪)12月1日深夜,人们像往常一样进入梦乡,哈尔滨市道外区龙信家园小区的物业办公室却灯火通明。从那时起,20名“突击队员”在这里日夜坚守,共同战“疫”。

当晚,龙信家园出现了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2月2日早,该密接者被确诊为阳性。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小区立即成立临时指挥部,确定了综合协调、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8个小组。道外区大有坊街道四级调研员刘亚红带领3名机关干部、2名社区干部、3名公安干警、1名医护人员、9名物业人员和1名志愿者,成为驻守封控区的“逆行者”。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哈尔滨市不少小区被封控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龙信家园出现确诊病例的单元及与其相通单元的居民被转运集中隔离,其余7个单元的384名居民开始居家隔离。

每天早上6点天未亮,20名“战士”就开始了例会,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务。他们为各类特殊人群建立登记簿。通过微信视频、电话连线,及时掌握居民体温和心理状况,根据百姓所需配送生活物资,到每层楼巡逻检查、环境消杀、垃圾收集,按日期上门采集核酸……这就是封控区的日常。

新华全媒+|封控区里的战斗——哈尔滨抗疫两周记

龙信家园封控区工作人员对楼道进行消杀。(受访者供图)

“每一件都很琐碎,但每一件都很重要,不能有半点闪失。”刘亚红说,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还要有人夜间值守。为把各项工作做好,他们认真学习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收集处理医疗垃圾、配比消杀溶液,并开展突发情况应急演练。

“叮叮叮!”12月8日,手机里的门封报警声响起,大有坊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孙书伟被吓得一激灵。“有居民开门!”他立即赶到居民家。原来是平常习惯遛弯的大爷在家待不住了,孙书伟便耐心讲解政策,安抚情绪。之后,门封报警声不再响起。

大有坊街道卫生社区党委书记杨丽说,小区内老年人比较多,有的不会用手机买菜,他们就用自己的微信下单,再第一时间送到老人家门口;有的一周要到医院做两次透析,他们进行全程闭环交接,确保治疗不耽误;有的一人在家害怕,他们就上门沟通,在老人手机里存上自己手机号,告诉老人有事打电话……

新华全媒+|封控区里的战斗——哈尔滨抗疫两周记

龙信家园封控区工作人员为居民配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其实,他们每天睡的是狭小的行军床,有时翻个身被子就会掉到地上,谈不上舒服可言。可就是这样简陋的条件,他们都很难躺下睡个“囫囵觉”。

两周的坚守虽然不长,但对于很多居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陪伴。“我家老人的药用完了怎么办”“暖气突然不热了怎么办”……每天有无数个“怎么办”出现在电话和微信群里,他们都一一解答,把这些“问号”变成“句号”或者“叹号”。一位居家隔离的居民说:“有他们在,感觉安心多了,非常感谢!”

封控区内的安稳离不开大家的关照。刘亚红说,街道、卫建、疾控等工作人员多次来小区指导工作、了解需求和近况,彼此隔着一道铁门交流的场景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新华全媒+|封控区里的战斗——哈尔滨抗疫两周记

12月8日,一场封控区内外的对话。(受访者供图)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刘亚红说,10日凌晨3点多,上高二的女儿发来这句话,自己鼻子一酸。“爱人也在社区下沉抗疫,我俩忙起来都顾不上她,只能给她钱,让她自己点外卖。等疫情结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她做顿好吃的。”

封控尚未解除,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是抗疫一线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