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当地时间12月11日,由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主办的“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文化日活动,在纽约斯坦顿岛温港植物园举行。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王禹)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迈入倒计时50天的关键节点。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稳步推进,全世界对于冰雪运动盛会到来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些势力将体育盛会“政治化”的图谋,注定是不得人心的。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百年来一代代追求和平、团结的体育人士薪火相传,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体育范畴。通过公平竞技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交流互信,增进友谊和团结,更是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

“奥林匹克主义的目标是使体育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人类尊严,建设和平社会。”《奥林匹克宪章》有着如此说明。作为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奥运会不应被政治化”的重要精神贯穿始终。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资料图:留学生们参观首钢滑雪大跳台。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日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表示,不会派政府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对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政治化会威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未来。把奥运会政治化会导致奥运会的终结。”

在巴赫看来,这些做法只会剥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分享自己成功的机会,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体精神和价值观背道而驰。正如他所说,“奥运会无法解决世界上的所有挑战,但它激励我们在友谊和团结中解决问题。”

奥运会是运动员公平竞技,展现和超越自我的舞台,并非个别国家政客秀场。试图使奥林匹克运动背负上不应承担的政治标签,如此损害奥林匹克事业的行为也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和反感。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资料图:巴赫。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四年前,平昌冬奥会在韩国成功举办。如今又一届冬奥会将在东亚召开。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表示,韩方始终支持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一贯希望北京冬奥会为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朝韩关系发展作出贡献。

委内瑞拉日前发布政府公报,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将体育运动政治化的行径。公报说,委内瑞拉政府重申对中国举办冬奥会的坚定支持。叙利亚奥委会发表声明说,坚定支持中国举办北京冬奥会,各方应遵守《奥林匹克宪章》确立的“体育运动政治中立”等基本原则和宗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表示,美国不派政府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行为说明,为了自身利益,美国不惜破坏国际体育体系,并妄图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准则改写国际体育规则。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巴西华人协会、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联合10多家侨团,在圣保罗市举办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游园活动。 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摄

国际各界共盼北京冬奥

奥林匹克精神不应被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玷污。紧紧围绕“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以即将而来的北京冬奥会为源点,正凝聚起蓬勃的向心力。

第10届奥林匹克峰会发布公告指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峰会坚决反对将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政治化”,并且强调了国际奥委会、奥运会以及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保持政治中立的重要性。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第十三届亚欧首脑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都期待北京冬奥会,这些都向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充分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坚定信心。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11月5日,在“穿越时空的火种——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主题展”上展示的冬奥会火种。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事实证明,真正站在国际社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对立面的是个别国家。不久前,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会员国共提该决议,创下近几届冬奥会休战决议共提国数量新高。

津巴布韦新闻部长莫妮卡 穆茨万古瓦11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体育能带来鼓舞和愉悦,应保持纯粹,永远不应被政治化。一些西方国家干扰冬奥会的企图不会得逞,更不会对这一盛事的顺利举办产生任何影响。

南非外交部副总司长苏克拉尔对有些国家将北京冬奥会政治化的行为表示遗憾。他说,过去两年全世界都在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北京冬奥会像是一盏希望之灯,将国际社会团结起来。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节日,一场伟大的聚会。

冬奥成功举办大势所趋

历史证明,一届成功的奥运盛会,是国际奥委会、东道主和全体运动员共同奋斗努力的结晶,绝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反对”而受到干扰。自2015年成功申办以来,中国各界对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

奥运会代表了人类对和平、团结的向往。新冠疫情之下,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更显深刻含义。作为疫情以来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不仅为各国运动健儿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彰显全人类携手战胜疫情的坚强意志。

六年来,在中国智慧的持续创新下,在中国汗水的不断凝结中,一届全所未有的冬奥会轮廓逐渐成型,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北京冬奥会也成为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展现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如今,北京冬奥会启幕进入最后五十天倒计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可以说,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之势已不可阻挡。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盛会,他们才是主角。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尊重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中立原则,避免将体育政治化,这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各国奥委会和运动员的共同呼声。

国际社会同心期待北京冬奥 体育政治化不得人心

12月3日,位于北京的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内,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正在紧张地训练中。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汪文斌说,《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将奥运会政治化的言行不仅是对运动员人权的破坏,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有违团结与合作的时代潮流。

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精彩舞台,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推动建立一个和平更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引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50天后的北京,一定能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