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评价杨秀清,“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是绕不开的一句话。

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李秀成说的。

那么,李秀成是在何时何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呢?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陷落。李秀成因让马给幼天王,于十九日在南京东南的方山被俘。二十日,李秀成被押至湘军大营,攻城主帅曾国荃亲自审问,用刀锥割刺李秀成的胳膊和大腿。二十三日,曾国荃命人制作了一只木笼,把李秀成于关在了里面。六月二十五日,湘军主帅曾国藩自安庆做火轮船来到南京。两天后,他命人审讯李秀成,并要求李秀成写出一份供词。

六月二十七日,李秀成动笔,七月六日写完,花了九天。现存《李秀成供词》共有148页,“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赫然在第三页的第四列。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很显然,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李秀成是在木笼中,用受伤的手臂写下这句有关杨秀清的评语的。

这就不对了!

赵烈文是曾国藩兄弟的幕僚,天京陷落前后,他跟在曾国荃身边,在日记中记下了李秀成被俘后的很多情况。

二十日夜,也就是李秀成刚刚送入曾国荃大营,被其割破胳膊大腿的那天晚上,赵烈文和另外一位好事的幕僚前往李秀成囚禁处,三个人唠了好大一会嗑。其间,赵烈文询问李秀成,你对太平天国大佬们的才能优劣如何评价?李秀成“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李秀成的评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小编,就认为诸王如果进行才能pk,石达开不过中中,陈玉成才是谋略甚深。不过,这些都与本文无关。我们做一个简单的阅读理解就可以知道,皆云中中,自然是把杨秀清也皆进去了。

李秀成刚刚说杨秀清才能中中,七天后,就用“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评价同一个人。如果两个说辞之间的相隔不是七天,而是七个月、七年,还能用李秀成思想发生转变圆过去。但仅仅一个礼拜,就对一个的评价从人间捧到了天上……

这,这未免也太诡异了吧?

的确,出于种种目的,李秀成在《自述》中说了不少谎话。但在同治四年六月,杨秀清已经死了将近8年,李秀成实在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才能言不由衷。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还是需要做一下阅读理解。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的前后文是:

欲查问前各王出身之来由,特将前各王前后分别再清。至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县,往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种山烧炭为业,并不知机。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

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其实不知。天王顶而信用,一国之事,概交于他,军令严整,赏罚分明。

所以说,李秀成评价杨秀清,关键词句不在“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而在之后的“其实不知”。换句话说,李秀成认为杨秀清其实是“不知”的。这个“知”意思也许就是前面的“知机”,或者干脆是个错别字,本意是“智”。

杨秀清时代,太平天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即便如此,李秀成依旧认为在诸王之中,杨秀清才能不过中等。东王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天意,即运气好,并非他本人的本事使然。

那么,李秀成为何会对杨秀清评价不高呢?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其实,看一看李秀成《自述》最后的天朝十误便可以知道:、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

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青〈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杨家店清将,现今日久,不能记得姓名。)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疑〉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

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

为何李秀成刚贬杨秀清才能中中,又说他“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事实上,天朝十误之第六误共有两条,所以应该是十一误。

十一误中,前四条为东王决策之误。第五条是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杨秀清需要付一半责任。十一误,杨秀清占四误半。“大误”共三条,杨秀清占一条半,即一半。

“此误至大”一条,是为翼王出走。然而,翼王为何出走,根子还不是东王、北王两家相杀的天京之变吗?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前人挖坑,埋的可就是他李秀成了。因此,才能“中中”才是李秀成对杨秀清的正确评价。不过,话又说回来,曾国藩曾自撰墓志铭曰:“不信书,信运气”。当运气钟情于才具“中中”的杨秀清,便是“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