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导语: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马陵之战不是秦军所为,为何秦国举国欢腾,其实最大受益者是秦国,魏国是秦国东进最大障碍

在孙皓晖先生所写的《大秦帝国》当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魏国的大将军庞涓死在了与齐国交战的战场上,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马陵之战,这场战争当中,不仅是魏国上将军庞涓死在了战场上,就连魏国引以为傲的魏武卒也基本上全军覆没,正是这场战争让魏国的元气大伤。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其实这本来就是魏国和齐国之间的一场复杂的较量,这不仅仅牵扯的是魏国和齐国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更重要的是魏国的大将军庞涓与齐国的军事孙膑之间的恩怨。孙膑和庞涓据说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是庞涓记恨孙膑的才华,设计陷害孙膑,最终导致魏惠王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让孙膑从此之后再也无法走上战场,堂堂正正地过上军营里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在孙膑和庞涓之间埋下了血海深仇,之后孙膑只能通过装疯卖傻来躲避了魏惠王的追杀。后来齐威王得知了孙膑的遭遇,又深知孙膑的才华,便设计将孙膑从魏国迎接了回来。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孙膑和庞涓之间的较量,也正是这两次的战争缩小了魏国和齐国之间的差距,也缩小了魏国和其它诸侯国之间的差距,如果说孙膑或者是齐国因为这样的战争结局而举国欢腾的话,事情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书本当中,描写的另一个国家的反应比齐国还要激烈,这个国家就是秦国。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那么,这就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了,本身这场战争的策划者并不是秦国的大臣,这场战争的执行者也不是秦国的军队,

可是为什么秦国却比齐国要更加的高兴呢?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情节呢?或者说,设计这样的情节又是为了突出些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样的故事情节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事件或者说历史真相。

秦国实力最弱,以战养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秦国和魏国之间一直的生存状态。我们先来了解下秦国,秦国从立国开始,一直到战国初期都是比较弱小的一个国家,或许这一点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在很多人的认识当中,秦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基本上可以以一敌六,尤其是因为秦国在战国后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因此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秦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

但是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它并不强大,甚至它还是最为弱小的国家,在那个历史时间段,秦国一直是靠着以战养战的政策来进行国内的发展的。所谓的以战养战,实际上是秦国从部族开始形成的,以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原始的政策,当时秦国并不是一个国家,它只能算作是一个半农半牧的部落,它的起源也是西部的戎狄,并不是中原正统的部落民族。

因此,它实际上对中原的政治制度并不是十分的熟悉,西部的蛮夷地区比较崇尚武力,在秦国成为一个国家之后,它一直都是靠战争来发展自己国内的经济的,如果长期没有战争,或者是长期没有胜利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会陷入僵局。

但是,在战国时代或者说在春秋末年,强大的诸侯国数量是十分之大的,它们有的已经进行过变法,有的是西周遗留下来的封建正统诸侯国,有的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因此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之下,秦国想要通过胜利的战争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那个时间段,秦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它基本上没有可以依靠的国家基础,没有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合适的政策,也就是说,在那个历史时间段,秦国实际上是非常散乱的一个国家,它靠着自己以战养战的政策进行国家的发展,但是以战养战的经济政策又不适用于当下的那个历史时间段。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在这个经济政策只想它们不能够进行很好的发展,不能够打赢胜仗,而长期没有打赢胜仗以战养战的政策就会越来越困难。因此,当时的秦国是处在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的国家,它对于国家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导致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非常的落后,如果不是它曾经作为部落的时候所遗留下来的尚武的作风,可能这个国家并不能够长久地支撑下去。

魏国是老牌贵族诸侯,经济强大于李悝变法,军事强大得益于吴起

看过了秦国我们再来看一下魏国,魏国虽然建国的历史并不长久,但是它却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底蕴的国家,在春秋时期,魏国是老牌诸侯国晋国的一个家臣,那个时候它还不能称作是一个国家,但是它却是能够在晋国国内呼风唤雨的一个贵族,也就是说,它曾经掌控着晋国的大多数权力,在晋国的国内也有着很大的自治权,因此魏国是不是一个国家其实只差一个称呼。

所以,魏国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十分有势力了,魏国建国之后,它的第一代君主魏文侯又是非常开明的一任君主,而且这个人不但开明又十分具有雄才大略,在他继任魏国的国君之后,任用了吴起李悝等人在魏国进行变法。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李悝是一个法家的能人异士,在魏国进行的变法是非常具有先进性的,他重点抓住了经济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国家最底层的农业阶级没有办法安居乐业,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稳定下来,国家发展的保障军队也就没有强大的后援支持,这个国家就会缺少强大的防御能力,在其它的国家发动战争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抵御,而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也会失去财富的支撑,导致最终国家也会面临经济困局。

所以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实际上为魏国拉出了一个大架,让魏国有了能够发展其它方面的底气,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魏文侯又任用了当时不如意的吴起作为魏国的大将军;吴起是一个军事方面的奇才,在他的带领之下,魏国不仅仅训练出了魏武卒这样的几乎百战百胜的军队,还带领着魏国的军队打下了其它国家近百座城池,为魏国拓宽了土地面积,也为魏国提供了大量的常住人口,这些土地和人口为李悝进行变法又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所以说,在当时的魏国实际上是进行着一个良性循环的,强大的财富支撑着军队的发展,军队的强大又能为魏国带来更多的财富,这样的良性循环比起秦国的恶性循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所以在生存状况上魏国比秦国要好很多,这就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楚国地域最大,人口最多,具有相当底气的国家

在上述我们所说到的生存状况之下我们再来看地理位置。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一个诸侯国如果想要开疆拓土,想扩大自己的土地面积的话,一定是要以自己为中心,向周边进行辐射性的扩展的。

因此,与这个诸侯国相邻的其它诸侯国就会成为首先受害的国家。那我们来看一下与魏国相邻的这些国家的实力对比。南部是楚国,楚国是一个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自立为王的国家,那话是它在那个时期就已经自立为王,而周天子却拿它并没有办法,这就可以看出楚国是一个有底气的国家,并且在当时的诸侯国当中,楚国的土地面积是最大的,人口也是最多的。由此可知,这个国家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十分不好惹的国家。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齐国临山靠海,经济强于最强时期的魏国

东部是齐国,齐国位于东海之滨,它的经济发展形式与中原地区要多样许多,哪怕是魏国进行了李悝变法在经济方面都不一定能够与东海之滨的齐国相抗衡,而且在那个历史时间段内,齐王又是一个非常开明,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因此,齐国的综合实力也并不弱小。

诸侯小国中山国是重要筹码,赵国军事实力强,韩国坐拥最大铁山

之后是北方的中山国,虽然中山国是一个诸侯小国,但是中山国却牵扯着很大的利益,当时的燕国还不是非常弱势的一个国家,但是相比于其它国家而言它又是比较弱小的;而魏国那个时候刚刚进行变法,如果想要在中原地区迅速站稳脚跟一定少不了其它国家的支持,所以魏国选择了那个不强大但也不十分弱小的燕国,而燕国是一个觊觎的中山国很久的国家。

因此,中山国实际上是一个魏国牵制燕国的筹码,所以中山国虽然弱小,却并不能够被魏国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便是赵国和韩国,赵国和韩国与魏国同出晋国,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距离三家分晋并不遥远,因此,在道义上也不允许魏国攻打这两个国家,再者当时的韩国坐拥着天下最大的铁山,当时的赵国军事实力十分强大,因此,综合这些国家的综合实力来看,秦国是最适合魏国进攻的国家。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魏国将秦国压制在函谷关以西,魏国成为秦国东进最大阻碍

更重要的是,在魏国和秦国之间有着函谷关的天险,函谷关是易守难攻的,如果魏国能够拿下函谷关,那么以后秦军想要出关东进就非常的困难,这等同于长久地抑制了一个诸侯国的发展,所以,秦国就成为了魏国手要开刀的对象。

在那之后,魏国吞并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将秦国压到了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发展,让本身就不大的秦国的土地面积再一步缩小,之后秦国就只能在河西以西的领土范围之内发展,但是即使这样,魏国也没有停下脚步,自从占领了河西地区之后,魏国依旧在不断地蚕食秦国,企图直接灭亡秦国。

秦国被逼无奈步步退让,甚至秦国很多的国君都有过想要回到陇西地区,重新做半农半牧的部族的想法。所以实际上为魏国基本上打垮了秦国的,如果没有后来的秦献公誓死的挑战,没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秦国很有可能重新回到陇西地区,如果是那样的话,秦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因此,在秦国和魏国之间是有着血海深仇的,这种仇恨是一种等同于灭国之战的仇恨。除此之外,魏国是当时中原地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与其它诸侯国之间的差距就如同战国后期,秦国与其它诸侯国之间的差距一样巨大。

所以那个时候的魏国实际上是秦国东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阻碍,有魏国这个强大的存在,秦国就不可能夺回函谷关,不可能进一步的进行国家发展,如此一来,它就只能够蜷缩在河西以西的地区,不能够拥有更广的土地面积进行发展。这样一来,哪怕商鞅进行了变法,没有足够的常住人口数量提供支持,秦国的经济也不可能被那么快的拉动起来。

因此,在这个时候,秦国实际上急需魏国的一次重大失败,但是那怕秦国急切地需要,可是它也做不到,而就在这个时候,齐国突然打垮了魏国,不仅杀死了魏国的上将军庞涓还将魏国引以为傲的魏武卒基本上打的全军覆没,将魏国拉下了超级大国的位置。

在内场战争之后,魏国与其它国家的势力均衡,再也没有了什么超级大国存在,这其实是帮助秦国摆脱了东进道路上的一个枷锁,让它有了收回函谷关的机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秦国才会举国欢腾。

魏国在马陵大败给齐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最大受益者为何是秦国

综述

笔者认为

,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是并没有问题的,在这样的情节烘托之下,我们可以确切地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性,感受到秦国与魏国之间的战争复杂性,也能感受到像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之中,各大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利益争端。这或许就是中国历史的魅力,在纷争当中不断的向前发展,在无数的利益牵扯当中不断的升华,最终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起来,也让整个历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左转》、《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