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皇帝,虽然他当了皇帝之后,为百姓们制定了不少好的政策,可是在掌控一定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的渲染下,他还是成了一个被人唾骂的“暴君”。
因为他切割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分给了更多的人,所以他只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口中的“暴君”,百姓因为缺乏判断力,所以也只能听风便是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老朱家的江山确实砍了不少功臣的头颅,如胡惟庸一案前前后后杀了3万余人,蓝玉一案又杀了一万余人。
可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后裔并不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也没有在朝为官,却遭到了朱元璋毫不留情地清算,一姓一族之人几乎没人逃脱,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姓是——蒲,这个阿拉伯人的后裔开创了一个繁盛的蒲姓家族。
蒲家原本居于广州,以经商为业,后来泉州的地位逐渐超过广州,为了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蒲家便从广州迁居泉州。
蒲家人也确实颇有经商头脑,他们不仅很快在泉州站稳了脚跟,还迅速发展成为了泉州有名的海上巨商。
蒲寿庚是将蒲家从商界顶峰推上政界顶峰的一个关键人物,当然,实际上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也曾被宋朝政府授予过官职,虽然只是虚职,但也为蒲家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毕竟亦商亦官好发展。
因为蒲家是海上巨商,拥有海船无数,在海上拥有着不可小觑的势力,所以宋、元争锋之时无不想着能够拉拢蒲家为己所用,从而借助蒲家的海上势力对付自己的敌人,此时蒲家的当家人已是蒲寿庚,蒲寿庚会如何抉择呢?
1276年5月,宋端宗赵昰派人赴泉州,试图用一个“福建广东招抚使”去拉拢蒲寿庚,但是很可惜的是并没有成功,因为早在这一年的2月元朝方面便已经派人去了泉州,对蒲寿庚以利诱,蒲寿庚权衡利弊之下,认为宋朝已经没有希望,所以便投降了元朝。
所以,宋朝招蒲失败,张世杰率军围攻泉州蒲家,打了三个月打不下来,可见宋朝确实已经走到了末路。
蒲寿庚投降元朝之后,为了获得元朝的信任和重用,给元朝递上了一张“血淋淋”的投名状。
张世杰因为自己手上的船只不够,所以打起了蒲家的主意,下黑手抢了蒲家不少海船和物资,从而激怒了蒲寿庚,这不仅是蒲寿庚后来决意降元的一个原因,也是后来蒲寿庚向元朝纳投名状的一个导火索。
蒲寿庚给元朝的投名状是——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他一怒之下杀了赵宋宗室子弟、士大夫数千人,彻底投向了元朝,元朝一看,嘿,蒲寿庚这下是真的只能倒向自己这一边了,所以便开始利用蒲家的势力去对付穷途末路的宋朝。
对于蒲寿庚残杀赵宋宗室、士大夫之事,士林之中顿时炸毛了,蒲寿庚如此行径,和禽兽何异?
虽然读书人将蒲寿庚骂的狗血淋头,但是蒲家在降元之后该当的官还是当了,该赚的钱还是赚了,没有因为读书人的唾骂而受到一点损失。
后来,元朝因为统治者的腐朽也走上了末路,各路豪杰群起反元,朱元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便从一个吃不上饭的乞丐和尚变成了一个坐拥数万里山河的皇帝,他在当上皇帝之后也开始了对蒲家的清算。
对于蒲寿庚的行为,史书称之为“叛宋降元”,可实际上,蒲家人是“回回”人,严格说起来却算不上宋人,或许从一开始蒲家对宋朝便没有归属感。
但是不论如何,当时的声音已经将蒲寿庚定性为“叛宋”,那么从一个乞丐和尚爬上来的朱元璋为了得到士绅阶层的认可和支持,便得作出回应:是的,蒲寿庚背叛了宋朝,如果没有蒲寿庚的背叛,或许宋朝不会亡,所以,俺得为了汉家人对蒲家进行清算。
当然,朱元璋之所以决定清算蒲家,除了蒲家“叛宋降元”之外,还因为蒲家占据泉州,成为了泉州的巨商,有钱!
沈万三辛辛苦苦帮朱元璋修城墙,为何还是没有逃过朱元璋的黑手?正是因为他太有钱了。
蒲寿庚也是因为有钱,所以才能在宋、元争锋之际成为宋、元两方争相拉拢的对象,没办法呀,打江山要花钱,治江山也要花钱,所以,钱不能在别人手上。
所以,蒲家人必须得被清算。
对于蒲家的“叛宋降元”,朱元璋给了这样一个惩罚——“太祖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
即便蒲家后人偶有读书入仕之人,也不得不改头换面,明面上不敢用蒲姓,而改用吴姓或者黄姓。
1374年,朱元璋大赦天下,可是蒲家却被排除在外,“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所以,朱元璋对于蒲家的惩罚,并没有到“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的地步。
实际上,早在朱元璋清算蒲家之前,蒲家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报复,“发蒲贼诸冢”,“凡蒲户皆躶体面西方”,“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报在宋行拭逆也”,和这一比,朱元璋的手段已经算温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