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阖闾、夫差时期,吴国都曾强大,为何最终却灭在勾践手里?

在不同版本的“春秋五霸”中,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都曾出现过,也就是说,这三人就是吴国和越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君主,一度称霸南方。而且,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紧密的,说起来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这对父子实际上都是死在越王勾践手上。吴国和越国纠缠了数百年,到了这三个人手上,不是你灭了我就是我灭了你,比的就是谁更狠一些,而显然的,勾践更狠一些,所有吴国直接被灭了,夫差也自杀身亡,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阖闾、夫差时期,吴国都曾强大,为何最终却灭在勾践手里?

吴国的强大始于楚国的一场内乱,楚庄王去世之后,其子楚共王继位,楚共王年幼,政事由他的叔叔们把持,这个时候巫臣出逃晋国,而子重和子反将巫臣的家族灭门,并夺取了他们的财产,巫臣知道后发誓余生会让楚国疲于奔命。巫臣向晋国国君建议扶持吴国,以便于给楚国制造麻烦。于是巫臣和自己的儿子就到了吴国,带去了先进的军事技术,交给吴国人制造战车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战车等,很快就真的让楚国疲于奔命,吴国动不动就要攻打楚国,而楚国已经不能心无旁骛的北上。

但吴国的真正强大始于吴王阖闾时期,早在阖闾之前的吴王僚时期,又有一位著名的人物来到了吴国,他就是和楚国结仇的伍子胥,伍子胥的到来和巫臣一样,是要报仇。

正是伍子胥帮助阖闾开创了吴国的南方霸业,伍子胥先后向阖闾举荐了两个人,即专诸和要离,两人都是和荆轲一样的刺客,不同的是,这两个人刺杀都成功了。专诸杀死了吴王僚,使得阖闾登基,而要离杀死了吴王僚的儿子,使得阖闾的国君之位稳固,后来伍子胥还向阖闾推荐了孙武,还有从楚国投奔伍子胥而来的伯嚭(此人后来成为促使吴国灭亡的一个关键人物)。

阖闾、夫差时期,吴国都曾强大,为何最终却灭在勾践手里?

阖闾对伍子胥是充分信任的,在伍子胥的辅佐下,“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吴国很快国富兵强。从公元前512年开始,吴国攻打楚国,一直到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唐国、蔡国攻打楚国,五次进攻均取得了胜利,最终吴国攻进了楚国的都城,而伍子胥也得以报仇,虽然仇人已经死了。

吴国能攻进楚国这样的大国的都城,震惊了天下,阖闾的名字开始在诸侯间传播。两年后,阖闾派儿子夫差攻打楚国又逼着楚国迁都。但是这样的一位强悍的国君却死在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勾践手中。吴越之间一直战争不断,越王允常去世后,其子勾践继位,阖闾趁机攻打越国,遭到了勾践的拼死反抗,并派出了一支敢死队,最终吴军被震撼到了以至于不敌越军,阖闾也在战斗中被越国大夫斩下了一个脚拇指,这成了阖闾的最后一战,很快阖闾就死在了这个伤上。

阖闾死后,伍子胥成为托孤重臣,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夫差更信任的是伯嚭,而对伍子胥多有冷落,伍子胥提出的很多建议,夫差都当做了耳旁风。公元前494年的夫椒之战中,吴军占领了会稽山,越国几近灭亡,勾践在范蠡和文种的建议下请求越国附属于吴国,并且准许勾践到吴国来服侍吴王,伍子胥建议夫差斩草除根,但是夫差却在伯嚭的建议下给了勾践和越国一个生路,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吴国的灭国。

阖闾、夫差时期,吴国都曾强大,为何最终却灭在勾践手里?

伍子胥的一次次进谏都被夫差否决,而伯嚭的地位早就在伍子胥之上,成为夫差的宠臣,也成为越国的保护伞。勾践后期的卧薪尝胆,夫差完全看不到,他只看到了勾践对自己的臣服。而伍子胥对越国的动向知之甚多却排不上用场。在夫差决定北上攻打齐国的时候,伍子胥试图再次劝说夫差先解决了越国这个麻烦,但是还是没有意外的,夫差拒绝了伍子胥的建议。之后夫差更是在伯嚭的建议下逼伍子胥自杀。

公元前482年,夫差带领吴国几乎全部的大军北上与诸侯们在黄池会盟,他想做盟主,也就是未来的霸主,正是在这个空档,勾践派兵攻打吴国并俘虏了公子友,即吴国未来的继承人,夫差知道后害怕影响会盟,竟遮掩了过去,但这仅仅是越国战胜吴国的开始,后来的几次大战均以越国战胜而告终。公元前473年,越国攻下了吴国,夫差选择了自杀。

吴国败在越国的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比如夫差用人不当,亲伯嚭而远伍子胥。当然也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夫差的好战,他雄心勃勃,就想着北上争霸,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考虑吴国百姓能否承受而一次次兴兵,可谓穷兵黩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