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老人想800万卖传家宝,专家只出1万元,老人转身拍卖出1980万

众所周知,古代的老祖宗们所留下的很多文物国宝,都在千年的时间里失散到各地,其中有的被国家找到了并收藏于博物馆中,其余的也有流落民间,成为百姓的传家宝。

关于这些流落在民间的文物,通常来说都会有相关的故事,而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便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流落在民间的故事,北京的一个老人想要800万卖了传家宝,但专家却只出了1万元,没想到老人转身就拍卖出1980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发生了什么吧。

东北老人想800万卖传家宝,专家只出1万元,老人转身拍卖出1980万

事情发生在1992年。当时在东北有一位年逾古稀的李姓老人,他自知以及会不久于人世,但是,他却有一件心事难了,那就是他去世后的遗产分割,其实老人的手中并无太多家产,因此为了给家中的七个孩子分点钱财,于是他只好将视为传家宝的一幅画拿出来,想要折现分给他的孩子。

这便是故事开始的背景了。

在下定决心后的老人也没想胡乱卖出传家宝,他找到了相关的文物部门,并对里面的专家表示,他想要将那副画以800万的价格出售。在座众人听闻是这样贵重的宝贝,就赶紧联系权威专家前来鉴定,并确认老人的传家宝是真迹无疑。

而文物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听闻这事后,立刻来到现场,与老人商量道,愿意用1万元买下此画。但老人却无法接受,要知道当时可是1992年,800万的价位确实让文物局难以接受。

东北老人想800万卖传家宝,专家只出1万元,老人转身拍卖出1980万

那么,究竟是什么画呢?竟然让见多识广的文物局也如此大惊小怪?

原来,这幅画是张先的《十咏图》。《十咏图》是一幅手卷绢本,其幅面为52×178.7厘米,由乾隆皇帝御题的引首,并由宋元陈直斋、颜尧焕、鲜于枢等四人做了长跋。此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除了山水风物之外,还画了26人、两匹马以及一只仙鶴。

《十咏图》所绘内容为山水、人物、楼台亭榭以及扁舟行旅等,钤有宋代丞相贾似道、明洪武内府以及清代三个皇帝等多方印章。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因此这一幅画也就成为了皇室的珍贵收藏品之一,受到了历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那么,为何这样一副名贵的画会出现在老人的手里呢?

东北老人想800万卖传家宝,专家只出1万元,老人转身拍卖出1980万

说起来,这件事还跟溥仪有关。

在1912年2月12日时,隆裕太后带着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并就此宣布清帝退位。

在溥仪退位起初,有《清室优待条件》来保障他们的生活:“大清皇帝逊位后,岁用400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400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但是,《清室优待条件》还规定:“故宫中的古物,清室只有使用权,不得变卖、抵押。”因此,溥仪守着满宫珍宝,却无权享用,这让他心中非常恼怒。但是,但是因为每年有400万两白银支撑,他的生活过得还是相当安逸。

东北老人想800万卖传家宝,专家只出1万元,老人转身拍卖出1980万

可当袁世凯死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因此没人会再给溥仪提供钱财,为了日后打算,溥仪就打起了宫中珍宝的主意,溥仪自己不能把这些物品带出去,于是他便以以赏赐溥杰为名,将大量宝物运出宫外。

那些运出的字画和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大约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200多种挂册和册页,200多种上下宋版书。其中包括王羲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还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等,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同时,也包括了老人带来的《十咏图》。

因此,在那段时期里,这幅《十咏图》一直在溥仪的收藏中。

一直到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出逃,出逃前便选了一部分轻便的晋、唐、宋、元的法书名画以及珠宝玉翠带走。也因此,余下的小白楼里的国宝开始大量流散,其中不少遭看守以及太监等人的哄抢。而这位李姓老人的长辈,就曾经担任过溥仪的护卫,因此才有机会趁乱获得了张先的这幅《十咏图》。

东北老人想800万卖传家宝,专家只出1万元,老人转身拍卖出1980万

由于文物局无法提供老人要求的价位,因此1995年,老人找到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准备将《十咏图》拍卖出去。

面对这幅画,故宫博物馆志在必得。经过了激烈竞价,最终以1800万元落槌,再加上了10%的佣金,以1980万元拍下了这幅作品!

如今想来,若是当初文物局愿意出800万买下,故宫博物馆也不用再多花上千万去竞拍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清室优待条件》、《我的前半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