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在《雍正王朝》百官推举新太子的剧情中,大部分官员们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八阿哥胤禩,其中包括了佟国维和马齐两位上书房的重臣,而与大部分人的意见相左的是,同为上书房大臣的张廷玉,却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废太子胤礽。

那么,为什么张廷玉要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呢?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其实,张廷玉非常清楚,康熙并没有彻底放废太子胤礽。

《雍正王朝》中,作为康熙作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张廷玉深得康熙的信任与厚爱,而张廷玉也因为长期在康熙身边从事文秘性质的工作,因而对于康熙心中所想也会更为的清楚。

在八阿哥胤禩夜审肖国兴,将太子的罪证连夜呈交给康熙后,康熙来到上书房,给张廷玉看了肖国兴的证词,张廷玉马上烧掉了这份证词,接下来康熙的一句话让张廷玉明白了康熙的心思。

“你的苦心朕知道,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的病只怕也很难好了。”

从这句话中,康熙向张廷玉透漏了两点信息:

第一,康熙对于张廷玉烧掉太子罪证的行为,予以了认可,康熙也不像这件事情公之于众,动摇太子的位置;

第二,康熙只是认为太子病了,只是很难治好,但并不是治不好。

如果说王掞不愿放弃太子是因为太子是王掞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培养,耗尽了他的心血,而对于康熙而言,对于太子胤礽,不仅仅是三十多年的关怀与培养,更重要的是还有与太子的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感情,所以康熙更加的不会轻易放弃太子。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与此同时,张廷玉也非常清楚看到,如果太子被废,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激烈的夺嫡之争。

太子胤礽在位时,大阿哥胤禔,以及八爷党的一众阿哥们就虎视眈眈,觊觎太子的储君之位,如果贸然让胤礽被废黜,太子一位空悬,必然将引发众位皇子为了储君之位的激烈竞争,兄弟相残、祸起萧墙,不仅将引发朝政的动乱,甚至有可能动摇大清王朝统治的根基,这些不仅是康熙不想看到的,也是以国为本、以朝廷为本的大臣们也不愿意看到的。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张廷玉在热河的时候就对康熙提过,他所担心的就是康熙废黜太子之后,阿哥们之间引发的夺嫡之争,而康熙的百官举荐皇太子则恰恰验证了这一点,满朝官员挖空心思,各种私下打探,极力拉拢串联,朝政日渐荒废,整日商议谈论废立之事,如果继续蔓延下去,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这个国家。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保举废太子胤礽,既是对于康熙的支持,也是对于整个国家的负责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当然,最令人钦佩的是,最后一刻才拿出密折,这是无疑是一种绝佳的明哲保身之道。

与其说康熙让百官推举新太子是一次民意的测验,不如说是对百官的一次摸底和调查,调查一下百官对于诸位皇子的态度,同时也要看看众位皇子对于皇位的态度。而最终的结果让康熙大吃一惊,八阿哥的势力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康熙的想象,这也难怪八阿哥可以处处与太子作对,而这也让康熙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感。这期间,包括佟国维、马齐在内的朝中重臣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给出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但是却没有想明白真正的评价标准在康熙这里。

张廷玉选择太子,并且在最后一刻通过密折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的就是明哲保身。

首先,作为上书房的大臣,提前并且公开发表自己的建议,那么必然会有群臣会跟风揣度,造成不好的影响,马齐为康熙治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张廷玉不能擅自发表、也不能提前公开自己的想法。

其次,张廷玉认为康熙并没有放弃太子,而康熙也非常需要强而有力的声音支持太子,所以张廷玉站在了康熙这一边,而不是去攀附其他皇子。

再次,即便是康熙真的不想继续给太子机会,可是张廷玉作为朝臣,对于太子依然有君臣之礼,行忠君之事,顾念的是国本与国体,这也符合康熙的忠恕之道,必然不会遭到康熙的责罚,同时,也会为皇子们所理解和接受。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而实际上,康熙与张廷玉,更像是在唱一出“双簧”。

在热河的时候,张廷玉就向康熙提出太子绝没有“叛变”的胆量,而康熙也及时的发现太子的调兵手谕有假,但是康熙并没有现场核查,而是将太子和十三爷都关了起来,其实更应该说是保护了起来。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场让八爷党以及其他众位皇子们“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的大戏就拉开了帷幕。而之后,自始至终,张廷玉都没有向外界透漏过一丁点想法,只是在最后一刻拿出了自己的密折,随即为康熙大加赞赏,不得不说,更像是两人提前在热河的时候,就设下了此局,来观察朝臣和阿哥们的表现的。

《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何会举荐胤礽复太子之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