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怒之下斩杀徐晃,又多次另谋主,孟达的结局究竟如何了?

跳槽虽然在阶段性的发展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跳槽成性,这样的做法就称不上是聪明,甚至可以说他是非常的愚蠢的。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从才能、魄力以及手段上的东西,也有诚信、实诚以及规矩上的东西,这就好比“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这个人如果不停的变换公司,到头来不仅不会被各个公司重用,还会被各个公司孤立和排斥。

在三国时期,“另寻主公”成性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在这个主公阵营中做了很严重的错事,为了避免这种责任的追究,他便从原来的主公阵营中跳出来,投身到另一个主公的队伍中,虽然这样的办法在那个“时期”是较为明智的做法,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会死性不改且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三国的孟达便是这样的人,到后来也算是自食了恶果。

一怒之下斩杀徐晃,又多次另谋主,孟达的结局究竟如何了?

徐晃之死并不是孟达所为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会将徐晃的死和孟达挂钩,这是因为人们将“三国演义”和三国正史合二为一的看了。这便导致了他们认为本是小说的“演义”,便是描述三国时期的史料了;其实并是不这样,“演义”其实是以三国历史事件为蓝本的小说,当中的一些桥段、一些故事是大都是作者的编篡和主观方面,虽然就大体的方面来说是依靠着历史轨迹的,但也有架空历史和脱离历史的部分。在小说中徐晃确实是被孟达所杀,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徐晃的死却并不是这样。

一怒之下斩杀徐晃,又多次另谋主,孟达的结局究竟如何了?

徐晃可能因为在参军的时候对年龄进行了误报和虚报,所以在历史上并没有对他的出生时间有确切的交代。他是一个朴实的山西人民,同时也是三国时曹操阵营的猛将,自从他投入到了曹操的麾下后,便屡立奇功、战功卓著,因此受到了孟德的高度评价。为了能够将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他特意对曹军的军纪和纪律进行了整治,正是因为他的严整,使得曹军在后来战斗力得到了迅猛的提升,孟德因此评价他为“周亚夫在世”。

在孟德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帝王之位,他也顺理成章的辅佐这位少帝,他因为对国家做过卓著的贡献,所以在曹丕一朝中,他被封为了右将军;即使在后来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他还依旧为曹家杀敌征地。因为常年在外打仗,所以积劳成疾,在二百二十七年的时候病入膏肓,并在后来因病去世了。

所以说,很多人认为徐晃是被孟达所杀,这其实是一件非常站不住脚的说法。

一怒之下斩杀徐晃,又多次另谋主,孟达的结局究竟如何了?

性情无常的孟达

不论是看过“演义”,还是看过正史的朋友,对于孟达的评价一定是贬义大于褒义的;他在“演义”中的字叫做“子庆”,而他在历史上的字是“子敬”,后来因为刘备叔父的名字就叫做子敬,他为了避讳,所以才将自己的字改成了子度。在三国的时候,他本来是刘璋的属下,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他投降到了刘备的麾下。因为在关羽的问题上,他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所以导致了刘备对其很是生气,想要他的命;为了保住自己的命逃脱这样的责任,他便投到了曹操的账下,后来又因为留恋刘备营中,所以想要反抗曹操而回到皇叔的手下,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被曹操的势力杀死了。

一怒之下斩杀徐晃,又多次另谋主,孟达的结局究竟如何了?

其实就孟达的下场来说,他是因为之间性情的反复无常,最后才使得他被杀害,若是他在最初的时候没有二心,或是在投到了曹操的帐下后踏踏实实,可能就会避免了这样的灾祸,毕竟在那个时候,更换主公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反复无常的更换和异心,才是最为要命的事情。

继续阅读